一台无人机害GoPro创办人濒临破产,如何起死回生

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二十多年前,在为期五个月的冲浪之旅中,用橡皮筋把相机绑在手臂上,以记录冲浪时的身姿,而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恰好成为GoPro诞生的起点。

然而,最耐人寻味之处还在后头,GoPro在2012年时,虽曾强势崛起,营收一度冲破五亿美元,却在2016年时,因销售量趋于饱和,股价一度暴跌51.6%,公司面临财务危机。

采用DTC模式、分析顾客行为数据,挽救下跌市值

今年11月,情况却出现峰回路转的变化,GoPro一改之前依赖电商平台渠道销售模式,在累计足够的品牌力之后,大胆采用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成功挽回不断下跌的市值。

GoPro利用数据搜集平台ContentSquare创建搜集数据,查看客户的浏览活动,包含使用的浏览器、观看页面的时间以及确切放弃购买商品的时间点等,不断修正平台功能,直接面对顾客,分析顾客行为数据,创建更加优良的购买体验,维持客户关系。

例如,该公司就发现,多次在购买交易中输入电子邮件,顾客容易因过于繁琐而终止交易。

此举犹如GoPro的救命仙丹,在尼克的挥刀改革之下,今年第三季财报显示,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113.9%,用户数到达501万人次,增加65 %。而股价也在近几周暴涨至近三年来的最高点,转亏为盈,大大超出华尔街的预期。

GoPro电子商务负责人Kathy Ando说:“通过亚马逊平台的买卖,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笔销售;但是通过gopro.com的买卖,是一种关系的创建。”除了在官网销售GoPro产品,官方也推出订阅制服务,包括无上限视频云计算存储空间,免费镜头更换服务,在齿轮底座及配件上可以享受5折优惠。

不过,未来是否能够维持这股气势,还需要长期观察。

一趟冲浪疗愈之旅,成为GoPro诞生的关键

事实上,这并不是尼克第一次陷入奋战,早在创办GoPro之前,尼克曾创办过两家公司,最终都以失败收场。对此尼克曾表示:“我认为自己丢失了投资者的资金,而那些投资者是如此相信我会成功……因此我开始质问自己,我的点子真的有那么好吗?”

尼克随后陷入低潮,但他没料到的是,那趟关键的冲浪疗伤之旅,竟是他成功的转折点。在2002年创办GoPro后,仅仅耗费十年的时间,GoPro颠覆传统的产品,就在2013年达到市值22.5亿美元的好成绩。

2012年,郭台铭以两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oPro百分之8.88的股权,尼克的身价更是直冲13亿美元。郭台铭说:“我第一次见到尼克时,我就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杰出的企业家,他有足够的才能来获得成功。”

面对竞争对手、社群媒体崛起,GoPro遭遇瓶颈

然而,尼克的挑战却还未结束。2016年,GoPro走向低谷,随着竞争对手对产品的效仿和社群媒体的兴起,市场需求渐趋疲软,新产品HERO5 Black销售数字惨烈。此外,尼克所开发的无人机,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016年推出的无人机Karma,在上市短短几周之内,因设计不良,使无人机在飞行途中断电消息频传,该公司不得不发出大规模的召回通知,无人机发展计划声明失败。

虽然GoPro随后祭出调降新产品和无人机的价格策略,但此举也让该公司付出8,000万美元的代价,GoPro濒临破产。尼克不久后随即声明重整公司,并解雇260名员工,然而GoPro股价仍崩盘在5美元左右,市值也蒸发至9亿美元。

当时尼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他愿意与更大的公司联手扩大GoPro的规模。不过另一方面,雅虎财经评论家Ethan Wolff-Mann认为,随着社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于画面的挑剔程度下降,让运动相机产业从一开始便注定要失败。

如今看来,尼克的成败与否似乎还没有定论,他耗费10年的时间,使运动相机从35mm胶片相机转变为高画质的数字相机,并巧妙利用他高超的销售才能,竭尽全力扶持公司增长。在GoPro刚成立时,尼克曾以原始购买价格的50倍,出售印尼进口的皮带,以填补公司的初期资金缺口。

从最初的异军突起攻势,到近期的续命长存策略,GoPro多舛的命运都让尼克逐一挺过,未来能否借着DTC策略的成功,重新找寻GoPro的市场定位,一举扭转近四年来的劣势,各界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