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就坐隔壁还用LINE对话?组织有这现象,小心团队成散沙

关于个人增长、职业生涯晋升的书里,该不该和同事变成朋友的议题,正反方的意见都有,但会有这个讨论也就表示,同事们朝夕相处,见面的时间甚至可能比家人还长,很容易发展出友谊。

然而,员工健康管理公司维珍脉动(Virgin Pulse)2018年11月出版的调查显示,在超过200名工作者中,7%的人表示自己在工作上没有朋友;超过50%的受试者认为,算朋友的同事不到5位。同时,那些在职场中朋友最少的人“相当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并且对工作不投入。

为什么会这样呢?《低归属感时代》作者丹.萧伯尔(Dan Schawbel)指出,

科技快速地让同温层相聚,并以更快的速度把异温层分开。但是,科技多半只是快速增加关系的“量”,却没有提升、甚至会减损关系的“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当浅薄。

比方说,以前一个人可能只有50位朋友,其中5位于你碰上难关时,愿意借钱相挺;现在一个人可能有超过500位好友(在社群媒体上),但没有一个人会借钱给你。

科技也在职场上传播孤独。新时代的人不喜欢面对面沟通,而是采用社群媒体、电子邮件代替,并认为这样快又有效率。但每个人都对着屏幕打字,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像是一座座孤岛,一个月见不到几次面,同事间没有感情,对公司也没有归属感。

萧伯尔指出,自己公司的年轻员工,尤其是那些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从小生长在各式数字产品环绕的时代),工作投入度特别低,离职率也高。市调公司盖洛普(Gallup)指出,在公司有好朋友的人,工作投入度高7倍。换句话说,想提升员工的热情和生产力,就必须降低科技带来的副作用,让员工在职场“交到朋友”。

3面向修补关系,不让组织成散沙

在《低归属感时代》中,萧伯尔从个人、团队与组织3个角度(参见下图)着手,告诉领导者们,该怎么避免科技减损关系。

社群媒体、沟通工具使我们轻易与他人维持松散的连接,但如果要创建深厚、有意义的关系,双方都需要更努力。否则,科技只会减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降低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最后伤及公司的生产力。而想避免科技对关系的危害,可以从个人、团队和组织3个环节着手。

比如说,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研究指出,每天使用2小时的社群媒体,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人与人之间完全或接近完全缺乏联系的状态)的风险会提升100%,所以作者建议,一开始可以先练习吃饭时间不要玩手机,由于焦点只能放在同事身上,必须找话题,也因此会从工作聊到生活,内容由浅入深,了解同事,而不是只有工作关系,才可能发展出深度连接。

另一方面,萧伯尔作为最早一批晋升主管的数字原住民,经常要领导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长大之后才接触数字科技)。此时,采用习以为常的即时通信沟通,反而会让科技抑制多样想法。试想,一方打字速度飞快,另一方却连一段话都还没敲出来,就可以想象意见是如何消失的。所以他建议,身为主管的你必须先退一步,用老一辈习惯的方式沟通,才有可能在多样处境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