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Canon日系光刻机为何被后起之秀ASML超越?

当今世界光刻机三大制造商是:日本Nikon、Canon和荷兰ASML,日本Nikon和Canon都是知名百年老牌照相机制造商,ASML则是1984才成立的合资公司,但如今ASML光刻机(曝光机)享誉全球,声势更超越Nikon。ASML后发制人却能迈向成功,这是怎么做到的?《科技新报》取得“若叶ヒロユキ”授权转载,以下为他的见解。

半导体制程的光刻机为用一块极精细图案的玻璃底板,通过高性能的缩小成像镜头,对涂有感光材料的硅片进行强烈激光照射的自动化曝光设备。这块硅片通常叫芯片。

一台光刻机综合了光学、机械、化学、软件等众多高技术要素,担任半导体制造最重要的部分,一台光刻机通常差不多与一辆2吨卡车一样大。

模块化革命的关键

现在最先进细微化电路设计采用的DUV(深紫外线)类型的光刻机,市场年供求量约为200~300台,最新机型价格约6亿美元,对制造商来说要采购这种设备,通常会慎重考虑,且由于产品开发周期的竞争形势大致2年换代,因此新手加入竞争圈相当不易。这不仅是设备本身昂贵,还在于一代代生产现场积累起来的技术。

当今光刻机制造商只剩下3家公司,就是日本Nikon、Canon和荷兰ASML。日本Nikon和Canon都是世界知名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牌照相机制造商,而ASML是1984由荷兰飞利浦一个部门和ASM International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ASML同时还是商社,所以采购能力很强是一大特征,这造成后来光刻机的历史进程差异。

Canon DUV光刻机。(Source:Canon)

2000年以前,世界最先进细微化制程的半导体光刻机市场占有率完全是Nikon的天下,但10年后的2010年,ASML的细微化光刻机市场占有率扩大到80%,Nikon只占20%,Canon则更早就退出细微化光刻机市场竞争。半导体光刻机对日本企业来说,最擅长的就是量身打造、精心设计,但ASML的模块化设计,很快效率就超越Nikon之上。

之后,半导体光刻机的模块化设计成为模块化革命的关键,加上同时可进行2片芯片的扫描曝光技术及液浸式曝光提高精度的技术,都成为关键课题。ASML由于后发参与,不用顾虑以往资产继承,很顺利进入新设计领域,Nikon虽然也努力转型模块化设计,整体速度却滞后不少,这既有企业本身原因,也有顾客面的原因。

Nikon液浸式光刻机。(Source:Nikon)

Nikon与ASML优势大不同

为什么ASML与Nikon命运不同?综观2005~2010年,这关键5年ASML与Nikon的顾客,当时美国英特尔各工厂占Nikon光刻机客户近半数,其次是东芝(当时也做光刻机)约占二成,可说英特尔的世界几乎没有ASML的份,但ASML却已获得韩国三星光刻机最大占有率,紧接是SK海力士和台积电。

Nikon的主要顾客是生产微处理器的英特尔,这些产品都是很复杂的设计。最终功能调试是英特尔自己做,但规格很窄,导致前段各种设备包括光刻机制作条件都要严丝合缝设计装配,且针对很多个别要求的产品,相同光刻机无法通用,就阻碍光刻机设计模块化。

相反地,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生产的是DRAM、ASIC等通用性产品,追求产品通用性对生产线规格统一有推波助澜之效,也就是说不管哪家工厂生产,都能生产出相同芯片,换言之,设备自然也要追求通用性。

至于光刻机的构成要素,Nikon光刻机有投影系统、照明系统、控制台、对位系统、软件,当然还有机身,这些部分全是Nikon自制,只有照明系统采用德国蔡司。

结果是Nikon对各构成的知识相当丰富,且有很强的调整能力和与客户的对应能力,但各构成系统的最优化方面几乎没有积累。ASML情况与Nikon正好相反,顾客都是后来居上。设备搬入顾客工厂后还能微调模块,不断积累下一台光刻机优化模块化设计的经验。

ASML后发制人迈向成功

另一个注目点是,分析近20年学界业界论文,ASML的共同开发研究论文甚多,甚至包括外部供应链都有很多相关论文发布,Nikon的论文则几乎都是自己发布,共同论文、外部论文与ASML相比,数量大幅减少,且大部分仅限日本。从这点可看出,ASML光刻机的模块零部件相关供应链,有巨大信息共享能力,且信息收集方面还遍及光刻机以外领域;与Nikon相比,ASML完全是在做全球化光刻机。

Nikon细微化光刻机在市场被ASML反超的原因,一是过度拘泥所有零件内制化,过度拘泥技术资产和方式,唯一外购的光源与自家镜头搭配时,也是最优先考虑如何让镜头性能体现,且与外界和顾客的协作没有积累思考下一个新设计,这就导致无法创建设计通用性光刻机的平台。

最新的细微化光刻机的曝光线宽为7纳米,现在正向更精细的5纳米和2纳米发展,采用EUV(Extreme Ultraviolet,极短紫外线)液浸曝光方式,所谓液浸,就是镜头与曝光成像的光路是在液体内传递光线,不是普通摄影的空气传递,液浸方式曝光提高成像分辨率同时,也排除空气造成的光波传递误差和噪声,但这种方式并非ASML仅有,Canon和Nikon不同用途的光刻机也有广泛采用。

ASML光刻机后发制人成功,是由于手机这个人携带机器追求更高功能同时,又不能超出现有体积大小的限制,但手机以外的半导体芯片未必需要如此追求越小越好,如车载或高铁、飞机、军事、宇宙用途的半导体,优先考虑的都是可靠性,因此光刻机领域其实也各有用途的对应设计。ASML赶上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时代,不能否认是种运气,但要在诸如车载半导体芯片领域扩大既有的日系光刻机市场,未必会像手机市场那么容易。

光刻机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

半导体制程分为前期制程(主要是对芯片状态的各种工艺生产)和后期制程(主要是对切割后的芯片进行芯片加工),工艺要求和技术难度角度说,前期制程的难度远在后期制程之上,所以一个不足百人的中小企业略微投资些后期制程设备,在常规工厂环境就能进行半导体芯片的后期配线封装,但前期制程不仅需要多达几十种甚至几百种不同的设备,光是需要维持工厂环境的高净化度就是一笔不小的运营成本,因此很多人惊呼得不到光刻机,半导体产业就完蛋了了,其实给你光刻机,你没有其他配套的设备,同样无法生产半导体,缺一不可。

那么为什么世人这么在意光刻机的存在呢?因为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价格最昂贵的(没有之一),因此虽然ASML只生产光刻机,但是它却能在2018年开始在全球整个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登上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国的Applied Materials, Inc,第三是日本的东京电子。(编按:到2019年这个排行的变化也依然不大)

(图片来源:VLSIresearch)

(图片来源:VLSIresearch)

半导体设备从金额增至,虽然ASML异军突起,但这不代表ASML能垄断整个半导体设备,在光刻机以外的各种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方面,日本毫无疑问依然以其强劲的实力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这可以从去年日韩关系紧张后,日本限制出口给韩国半导体硅材料和高纯度光刻胶,结果导致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几乎遭受致命性的打击,而三星和台积电都有大量的日本设备,仅以台积电为例,2008年,笔者设计的一种半导体自动化设备在台积电就多达40几台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