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沉睡苏格兰深海2年见光,故障率降到8分之一!微软看到了什么机会?

经过漫长测试,微软正式宣布水下数据中心实验“Project Natick”告一个段落,今年夏季时已从苏格兰海底捞起沉在水下两年,被海藻、藤壶及海葵覆盖着的数据中心。

2018年,微软在苏格兰117英尺(约35米)深的海底,沉下了一组拥有864个服务器、集装箱般大小的数据中心。这两年来,研究人员持续监控着水下数据中心的运行,想知道处于与地表不同的环境中,会如何影响数据中心的性能与可靠性。

微软希望借由这次实验,知晓水下数据中心是否在运输、环境及经济考量等因素上都具有可行性。两年的时间也给予了微软解答:水下数据中心绝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仅具有可行性,甚至在可靠性、能源节省上做得比一般更好。

微软特别计划研究小组负责人班.卡特勒(Ben Culter)表示,Project Natick也为打造持久性数据中心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甚至可能影响一般数据中心的构建。

故障率只有地表8分之1,水下数据中心展现绝佳可靠性

全球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岸地区,倘若能不占陆地空间,将数据中心建设于海底,便能提供用户更快速的上网体验,同时还可以节省能源。这是微软发展水下数据中心的出发点。

早在2015年时,微软就已为水下数据中心进行初步验证,在加州的海岸沉下服务器105天做测试。这次便扩大规模,找来船运公司、造船厂及可再生能源企业于苏格兰进行第二阶段测试。

放置于水下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故障率只有一般数据中心的8分之1。

精密计算机与高腐蚀性的海水,看似水火不容的两者,却意外地展现了“绝佳默契”。微软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沉在海底的水下数据中心,故障率只有地表数据中心的8分之1。

虽然水下数据中心维护更困难,但微软声称根据他们的模型,整体成本与一般数据中心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

一般数据中心可能受到氧气及湿气的侵蚀,温度变化及人为疏失都是造成服务器出现bug的潜在原因。研究人员认为,水下数据中心填充的氮气比氧气更不容易造成腐蚀,加上没有人为干扰,才令故障率远低于一般。

目前微软已将舱内空气及部分零件、服务器送至总部进行检验,期望能获得更具体、细致的结果。

海水降温、直连风电,微软探索水下数据中心节能新可能

数据中心吃电怪兽的问题,微软也希望能通过海洋得到缓解。原因是,除了服务器运转本身的能耗外,有40%电力都用在冷却服务器持续运转产生的高热上,而冰冷的海水有机会成为解决方案。

水下数据中心放置的地点同时也是绿色能源实验区划,百分百采用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测试绿色能源供电的可能性。卡特勒甚至考虑,水下数据中心可直接放置在离岸风电厂,声称即使是微风也足以供给数据中心运行。

工作人员正在清除水下数据中心上的海藻与藤壶等附着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数据中心全面转向绿色能源,前阵子微软也成功测试以氢燃料电池为数据中心发电,证实可代替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在电网故障时支持数据中心运行。

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的史宾赛.佛沃尔斯(Spencer Fowers)指出,当云计算逐渐向边缘运算靠拢时,数据中心会变得更小、距离用户更近,而不是现在仓库般巨大的厂房,点出水下数据中心的未来潜力。

目前水下数据中心表现出的可靠性已经吸引Azure云计算团队的目光,Azure关键系统副总裁威廉.查佩尔(William Chappell)表示,了解如何降低数据中心故障率、不需要人为干预是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