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农夫救星!他用5G抓害虫、远程用药,一支手机管150平米农场

一大片绿油油的姜黄,占地150平米,还装设微型气象站、特殊抓虫罐……这不是一般的农场,而是由天龙安全科技(以下简称天龙)与电子科技厂仁宝,在新竹宝山乡合作的5G智能农场。

姜黄农场的拥有者是71岁的杜荣福,他在一场农业展览会上,结识了同是交大校友的天龙安全科技首席执行官陈健章,共同展开一场智能农场实验。

天龙安全科技(以下简称天龙)专攻智能农业应用开发,并采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GACP(优良药食作物种植与采集)的高标准来种植农产品,从苗的来源、作物生长过程到环境,都会完整记录,是少数拥有自己的农场、懂种植,并具有通信技术的企业。

杜荣福过去种果树、种菜,都只是出于兴趣。自从投资了50万元,购买天龙的硬件设备以后,他的农场加装了IoT(物联网)主机、微型气象站,还有作物生长环境侦测主机等科技工具,只要一支手机,就能远程管理农场。

杜荣福在姜黄田加装微型气象站、摄影机等设备,只要通过手机操作,就能远程掌控农场的环境数据。

就连种植的作物也变了,改种高价值药用作物──姜黄,并和民间癌症病友协会进行契作,以保证收购的方式,确保收入来源。

天龙还开发了LINE机器人,不但会提醒农友何时该给肥料、喷药,还可以做3到7天前的病害虫预测,降低农损,甚至提醒农友该注意防晒,以免中暑。

“构建智能农场,对于像我们这种菜鸟农夫最有帮助。”杜荣福随手秀出他的iPhone,可以看到农场的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图片画面等,还会收到即时性的病害预测通知。

尽管去年姜黄农场还是不幸染病了,原先年收预计30万元以上,剩不到12万元,杜荣福却乐观表示,“要是没有导入智能科技,听从他们(天龙)的忠告,下场可能是全军复没。”

我们认为手机就是新农具,不只是秀一堆数据的仪表板或战情中心。天龙安全科技首席执行官陈健章

他坦言,根据现阶段他们搜集到的环境数据,病害预测的准确率约6成。举例来说,夏天气温升高,是夜蛾科的高发期,但还是没办法精准地判定是哪种虫害。如果要做到精准用药、杜绝虫害,还必须搭配图片识别,进一步将准确率提升至8成。

为此,天龙向仁宝购买5G路由器装在杜荣福的农场,将图片画质从原本的Full-HD,提升至传输分辨率更佳的4K高画质图片,目前正等待电信企业在当地开通5G服务。

天龙安全科技与仁宝计算机在新竹合作打造5G农场,协助农友降低农作物病害亏损。

智能农场减少农损,还可节省人力

有了更清晰的画面,天龙接着分两阶段进行图片判读。第一阶段是与中兴大学植物教学医院合作,请专家通过图片远程看诊,协助农友早期发现作物病变。

第二阶段则是在累计到一定的数据之后,创建机器学习模式,以便于未来由AI做图片的自动判读。

然而,有别于一般智能工厂、智能医院,地处偏僻的智慧农场,光是稳定搜集数据,就是一大挑战。智能农场自去年3月构建至今,就发生断网两次的经验,而且时间长达两、三天。

为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天龙在农场安装终端设备(如网关),这样一来,即使断网,只要不停电,农场还是可以自我管理,像是自动浇水、施肥等。

姜黄农场的拥有者是71岁的杜荣福,他在一场农业展览会上,结识了同是交大校友的天龙安全科技首席执行官陈健章,共同展开一场智能农场实验。

根据农委会统计,近10年来,天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农损达110亿元。陈健章希望,通过发展量产型智能农场,以AI精准给肥、给药,不只降低对环境的冲击,还能帮助农友节省成本和人力。以杜荣福为例,现在一周只要两天巡视农场,其余时间都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掌控。

目前,天龙和仁宝在全台打造18座智能农场。陈健章看好它将在10年内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农友能赚钱、消费者吃到干净食物,智能农业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