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时代兴起,企业如何“叠加”服务?

全球央行烧钱,借由无限击发的银弹攻势,在防疫战初期,击退新冠状病毒(COVID-19,俗称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重大经济衰退危机,副作用则是:便宜到几乎零成本的热钱,大举涌入股市推升股价;房市也蠢蠢欲动,尤其蛋黄区的精华地段房屋,开价比起去年同期大约提高10%以上,且持续看涨。

“拥有”的代价太大,付费共享体验是消费主流

我不忍看着年轻一代始终居无定所,苦口婆心地劝周边尚未买房的年轻朋友们,如果真的有购屋的打算,得赶紧趁着近期房贷利率新低点1.3%进场购屋。假设买房子贷款1,000万元,1年房贷利息约在13万元,平均月缴1万元出头,比起房租还便宜,另外付出的本金,则被动式储蓄在房屋。

“我想过跟心爱的人开着一台露营车到处闯荡,想看云海就往山里走,想清晨被太平洋的浪潮声唤醒,就往海边行。没地方去就手机连上网,网络上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买台露营车,再租个信义区停车位,每个月只要花上8,000元车位租金,不买房,享有自由、无财务负担的人生。”20来岁的年轻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摆脱买房压力的生活方式。高房价社会,尽管房贷利率低到吓人,但是动辄300~400万元的头期款,对年轻人来说,不管哪个方案,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从这些流媒体时代人们的讨论,让我不禁想起了1999年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人们从后脑勺接上管子后,悠然进入梦中另一个世界“母体”;相同的,连上网络的世界里什么都有,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对物质财产“拥有”的需求下降,转为“使用”的需求。

以听音乐为例,早年消费者收听广播,是被动接受电台DJ的音乐品味,偶尔才有机会call-in进电台点歌。再演变到消费者购买CD,自己播放想听的音乐,多了自主性但需要买断拥有;接着从MP3播放器过渡到以手机App线上流媒体听歌,好比Spotify、YouTube Music与Apple Music多人共享的家庭方案,每人月付一杯手摇饮料的价格,就能听数不尽的歌。

此外,Netflix影视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基本方案等同一张电影票的钱,却有上千部电影供选择,想看就看、无需“买断”。还有更多生活应用,像游戏流媒体服务、共享电动机车等,重点在于“特定时刻的使用权”及“共享”机制。

新时代消费者更在乎曾经拥有,而不是天长地久的承诺,当“使用权”趋势兴起,后进企业该全力投入,以取代既有服务企业;或是选择在消费者需要当下,进行叠加策略(满足特定时刻的特定需求)?

碎片化享受主义兴起,消费者重视短期使用胜过长期拥有,企业经营的重点在于“关键时间点促进消费决策优化,满足客户当下价值极大化”。图为共享机车GoShare。

若企业选择“取代”策略,需要克服既有服务与消费者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即现有投入成本及转换成本。

例如线上游戏的会员已持有特定银行联名卡,刷卡消费反馈率3%,若后进者想要取而代之,恐需提出4%以上反馈率及更多的新户礼优惠。

像乐高一样,叠加满足更多金融服务

但是否还有其他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再叠加一个服务机会,例如支付、理财、保险或第三方合作伙伴产品?

线上游戏玩家最在意的,或许不是每一笔消费的反馈,更有吸引力的或许是特殊道具或宝物,那么便可将此类礼品作为与银行创建第一次关系的奖励。

若玩家想要的是稳定的网络连接,银行则可结合电信企业,提供更高速联网优惠方案。金融服务的机会点在于电信账单的绑定扣款,而非游戏本身。

以运用Google Maps为例,消费者在意的是如何在两地间最快移动,但除此之外的更多需求呢?选择交通工具时,可以有步行、脚踏车、机车、汽车或Uber等选项。或可纳入更多样的考量,诸如同行人数1~4人,交通工具是自用、共享或共享,阴天时的下雨几率有多高?

当一个人不管人数多寡或路途远近,都选择搭乘出租车,而另一个人平常骑车、下雨天才搭车,差异化的用户习惯显而易见。消费者更深层的偏好能被记住或被推测时,愈能精准地打到客户心坎里。

碎片化享受主义兴起,消费者重视短期使用胜过长期拥有,企业经营的重点在于“关键时间点促进消费决策优化,满足客户当下价值极大化。”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鼓励年轻人买房?原因在于,低利率的环境下,“买房”比起“租房”的当下价值高,未来的储蓄价值也高。而且对于已经决定要买房的年轻人来说,现在买好过未来才买。

不过买不买房倒是其次,我们真心期盼的,还是能够有“满足客户当下价值极大化”的金融账户,这个账户有点像是乐高积木,让每个人叠加不同的金融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