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34岁滑轨工厂,未受疫情影响

当疫情让需求不明,你会停止原本的投资或者大胆加码?全球第二大服务器滑轨公司川湖科技总经理林淑珍,选择后者。

川湖在今年第一季展开成立34年以来最大投资,总计斥资20亿元在高雄盖自动化工厂,相当于近一年净利,主力生产高端欧规厨具导轨。

第一次转变

最大客户逼降价决心转型

这已经不是川湖第一次在逆境冲刺新业务,每一次在危机中的投资,总能在后续让川湖尝到甜美果实。

1998年金融风暴时,制造家具五金起家的川湖,主力商品是抽屉滑轨──一种能让抽屉在轨道移动的机械设备。当时占营收四成的最大客户,暗示川湖应共体时艰降价,让创办人林聪吉嗅到危机,决定转型做服务器滑轨。

3年后,该客户要求降价三成,否则就抽单。林聪吉拒绝了,后果是营收暴跌44%、超过四成老臣接连出走。林聪吉不改决心,让川湖转型为服务器滑轨大厂,该产品占川湖的营收占比从零,增加到七成。

但让外界好奇的是,林聪吉的女儿林淑珍为何不扩展现在最热门的服务器滑轨,反倒加大在厨具的投资?

林淑珍接班后认为,单靠服务器增长,难以因应短期的景气冲击;而进军高端厨具市场,厨具与服务器看似不相关,但是却正好对应景气轮回的完美平衡。她分析,企业和家用市场此消彼长,正好把危机的冲击降到最小。

第二次转变

为减轻服务器景气冲击

2007年跨入厨具导轨,现在的营收占比近三成,“如果当时没有执行转型计划,没有我们今天的增长,”林淑珍说。高度风险意识,也让川湖历经金融海啸、欧债危机没有一年亏损,甚至这次COVID-19肆虐,今年第一季的净利仍较去年增长近3%。

据《电子时报》(DIGITIMES)研究指出,至2022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6.5%;但是厨具市场的复合增长性则高达二至三成,高于服务器,是未来的增长动能。

要跨入高端厨具市场是场硬仗,这项产品八成市场占有,被奥地利blum和德国Hettich等品牌掌控。川湖是唯一能攻入市场的台湾公司,要跟龙头一较高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创新突围。

采访现场,林淑珍活灵活现示范,“煮菜双手油腻腻,你看我用大腿一压抽屉就打开,屁股再一推,又安静自动收回,根本不用动到手。”这是当时唯一可以不用手开门的厨具,萌生想法是来自她的经验,因为下厨时难以腾出双手开抽屉,不用手开抽屉就成了研发重点。

她强调“这打破物质不灭定律”。一般机构能让抽屉弹出,King Slide(川湖品牌名)却又能让它自己回去。

为了这两个动作,川湖花了整整7年,原因就在于要让抽屉能够做到一碰就开,以及缓慢关闭,机械构造必须兼具蓄能及泄能两种作用,一般需要电力辅助。

林淑珍却坚持不采用电力,因此得在机械构造做出全新变革。第一版推出时,曾经叫好不叫座,投资了50~60位工程师,才发展出今年推出的全新系列。藏在抽屉底下不起眼的机械五金,拥有124件专利,是独门产品,价格也是欧洲同业的2倍。

川湖执行副总经理王俊强认为,“如果我们做不出更好的功能与产品,要玩品牌,永远没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只能进入削价竞争。”坚持做高价值的事,让川湖的毛利率持续超过50%。

做高价值的事就代表有所取舍,川湖每年研发费用约占营收4.6%,同业不到一半。川湖在研发肯投资,但是对应收账款却极端保守。

林淑珍说,公司几乎零呆帐,只要客户付款延迟超过60天,系统自动封锁禁止出货。她甚至一度被股东质疑“为何川湖保留大笔现金不发?”她仍坚持:“现金,就是备在不时之需。”这也是让她在风暴中,仍能照常投资的底气。

也曾有品牌商找上门要她做代工,林淑珍估算假设放弃自有品牌转代工,川湖的营收会是现在的10倍以上,但是却难以维持高毛利。

采访尾声,记者问她为何能拒绝快速增长的诱惑、坚持高价值这件事?她说:“因为我不想让员工逐水草而居,若做代工,降低成本是唯一目标,而不是之一。”她认为,即便川湖得离开台湾到海外设厂,也绝非是为了降低成本。

目前川湖的厨具导轨全球市场占有仅1%~2%,跟对手差距大,但林淑珍认为,川湖最大的风险就是停止研发与投资,世上没有一样产品可以卖一辈子。

危机时的选择决定未来的增长,面对肥美的代工订单,没有动摇;面对漫长研发新品的过程,没有放弃;面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没有缩手投资,甘愿为了下一个10年的增长,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