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省百亿元成本!客人不来、业绩惨跌,星巴克却趁势用4招为企业全面健检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俗称新冠肺炎)疫情,台湾已连续多天零确诊。综观全球,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也逐渐看到成效,病例增加的平均速度减缓。

疫情减缓固然是好事,但对产业、经济的伤害已造成。持续性的疫情,也让所有人的生活、消费模式出现了许多改变,企业该如何应对?

是危机也是转机!为企业健检,找出不合理成本

BCG在4月底发布的报告指出,各消费零售企业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不尽相同。医疗保健、电商、食品或家用产品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有限,甚至有正面影响;但时尚、零售、餐饮、旅游及运输等企业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频传歇业。

BCG指出,受疫情影响导致的生意下滑,平时被业绩增长掩盖的不合理成本结构,也会因而暴露。企业应借此危机全面诊断,把握节流降本的机会,处理得当的话,不仅能止血,更能在危机过后逆势增长。

星巴克渡过2008金融危机:运营、门店、营销、供应链全面大盘点

星巴克(Starbucks)即是如此渡过2008年金融危机。2007年星巴克处于扩张期,全球达7,000多家门店,隔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净利润比2007年下降47%,仅有3.2亿美元。经计算,星巴克认为可通过内部精实改造,节约4亿美元成本。

1.查看门店流程,降低材料耗损

首先,提高运营效率。星巴克先查看门店的运营流程,研究如何优化咖啡制作的工序,不只提升成品的稳定度,也降低了原材料的损耗。设计出一套精简流程后,针对7,100家门店,同步进行3小时的流程培训。

2.关闭600家亏损店面,不再盲目扩张

再来,评估各门店运营效益,关闭亏损店面。星巴克当时过度扩张门店,店数增加,业绩却不断下滑。经过评估后,星巴克关闭600家门店,其中70%均为近3年盲目扩张时新开的店。

3.减少外部投放品牌广告,以社群媒体、App精准沟通

接着,星巴克提升营销投放的精准度。他们不再做提升品牌认知度或形象的广告,因为这些广告的效益无法马上显现,而且必须通过付费渠道实现。反之,他们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账号、会员App等自有渠道与消费者沟通,不仅能精准沟通,也能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与回购率。

4.采购本土化,降低运营成本

最后,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生产与物流流程,可以降低日常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星巴克选择让采购本土化,从更换供应商、更新合约条款中让采购成本获得松解。通过上述4种改善,2009年第3季,星巴克盈利迎来增长。

超前部署!快速恢复供应链的3个方法

新冠肺炎对消费零售企业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供应链被打乱。因为需求量的改变,以及人员无法复工的情况,让许多产线无法开足,不只物流受阻,产能也无法负荷。针对供应链恢复的应对措施,BCG提出以下方法:

1.跟踪需求,决定优先级

企业应深入不同渠道,知道不同规格包材商,如瓶盖、标签等的复工缺口及紧迫度。再请人员逐一查看经销商,核实配送可行性,保证未来供货后,能够把商品切实送往终端。

2.协调上下游供应商

如果想要稳定供应链,企业应该主动协助上游供应商完善防疫措施,让双方在未来能同步复工。可先盘点自有工厂、仓库中的库存,以便未来调配跨区借调产品和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口可乐已经恢复70%的产能。

3.加速物流

要将产品安全、快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除了稳定货源、供应链,也必须依靠物流。提升物流速度不仅能依靠合作厂商,也可以观察哪些地区的物流较不足,再加入自有车辆,调节运输效率。

面对此次疫情,星巴克同样祭出暂时关闭门店来抗疫。3月底,星巴克关闭了大多数美国、加拿大门店,只提供“得来速”(drive-thru)或是外送服务。而在较早爆发疫情的中国,星巴克已经视疫情发展状况,在趋缓的城市,逐步重新开张。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Kevin Johnson)在致员工信中指出,目前星巴克正历经“监测和适应”的过程。当地负责人会就各区的健康状况、政府建议、社区氛围及内部准备等面向评估,再告知总部是否要重新开设门店。而重新开设的店型也不一定会恢复到疫情前的面貌,有可能变成只做“得来速”,或是只让顾客从App上订购,再到店里外带的“无接触服务”,“我们会逐步扩展、转变消费者在我们店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