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奴别担心!冠状病毒感染关键新发现,有助开发疫苗

喵皇如果发烧、食欲不振、腹部膨胀,主人要当心了。猫可能感染无药可医、高致死率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目前FIP诊断困难而缺乏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了解决兽医的当务之急,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徐尚德副研究员与台湾大学分子暨比较病理生物学研究所张惠雯副教授跨领域合作把引起FIP的冠状病毒看得更仔细了!研究团队发现冠状病毒更细微的分子结构及致病过程,有助未来疫苗设计与检测,以及开发相关医疗方法,解决爱猫族长久以来的棘手问题。

较为人所知的冠状病毒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及中东呼吸道症候群(MERS),由于冠状病毒表面棘状蛋白的突变造成分子细微的改变,从原本的宿主果子狸及骆驼演变到感染人类。再者,如同钥匙开锁,冠状病毒通过表面的棘状蛋白识别出宿主细胞表面受器分子的立体结构,进而感染。因此,若能了解病毒棘状蛋白的更细微构造,将有助于解开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过程与方法的秘密。

结合病毒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跨领域知识,徐尚德副研究员、张惠雯副教授与中研院邱继辉特聘研究员、台大张晏祯助理教授通过质谱分析技术鉴定棘状蛋白表面的转译后修饰糖化构造,并结合分子仿真计算,以及冷冻电子显微镜单分子结构重建分析方法,巨细无遗地将棘状蛋白表面所覆盖的糖衣原子分子构型一一重现,形成迷彩糖衣。

研究团队成功创建高分辨率的第一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表面的“棘状蛋白分子模型”,徐尚德表示:“此模型提供了FIP致病机转更细微的分子层面认知,并发现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结合、致病的新机转,有助开发疫苗及治疗药物”。

研究也进一步发现,FIP的模型结构与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的棘状蛋白分子构型截然不同。未来若通过生物信息比对同源病毒的基因串行以及表面棘状蛋白分子结构,也可获得更多信息以预测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特殊分子结构域。此研究创建的研究方法也将套用在其他冠状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相关研究,预期对社会经济与国民健康医疗有重要贡献。

此研究由中研院、台湾大学、台湾蛋白质计划及科技部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台湾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生杨子靖。研究成果已于今年1月3日刊登于国际期刊《PNAS》。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