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容错、目标容易定义等5大条件,“仓储”成为AI机器人的孵化器!

产业界正在开发AI机械手臂,而仓储是培育AI机械手臂的优良场景,因为仓储具有环境单纯、任务好定义,货物复杂度高,无法使用固定程序的机械手臂处理等5个特性。

以成本结构来看,订单拣货占仓储运营成本的40%,而人工成本占仓库总预算约70%,以AI取代人力,将发布仓储、物流企业大量成本,这也是Amazon等企业积极开发仓储AI机器人的重要原因。

AI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样的改变将使得AI机器人有潜力颠覆各大产业。但究竟AI机器人会发展出什么样的应用?对各个产业又会有什么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彻底探讨AI机器人在仓储产业中的应用、并且了解为何仓库会成为AI机器人的首个应用场景。

货物种类多样复杂,仓库无法导入传统机器手臂处理

通过程序设计,工厂内常见的机器手臂能以超越人类的高精度、高速度重复执行特定任务,甚至举起人类无法负荷的重物。

但是,就算是现在最先进的机械手臂,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变化。一旦生产商品或流程变更,工程师就需要重新编写程序;甚至只要环境中有些微变化,例如某个零件稍微往左移动几厘米,机器手臂往往就无法应变,更不用说要处理时常变换的定制化零件。

为此,系统集成企业特别设计了振动台、送料器、输送带等,以确保机器人能以同样的角度和位置获取同样的零件;然而这些周边硬件和集成费用,往往比机械手臂本身还要贵四五倍以上,不但所费不菲、也不够有弹性。

这也是为什么车厂无法完全自动化的原因之一:平均来说,一辆汽车会有一到两万多个独立零件。如果这样听起来已经够多、够复杂,想象一下一般仓库中,通常有上百万种商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包装,这样的多样化程度,为机器手臂的自动化应用增加了许多难度。对传统的机器视觉及自动化来说,这意味着必须事先登录上百万种商品、并且编写程序教导机器人对各个商品做不同的处理,不但旷日耗时,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深度强化学习让机器手臂更聪明

然而这个以往看来不可能的任务,现在却因为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出现而出现契机;因为DRL可以协助机器识别、应对周围环境,并自主学习处理多样的产品及工作内容。

有了足够的数据与练习,DRL机器人就能自学新能力、逐渐进步;就像我们的学习方式一样,经过尝试、或是他人示范,机器也可以学着识别图片、打赢电玩游戏,或是像Deep Mind研发的Alpha Go Zero一样,利用DRL自我学习,最终战胜世界棋王。

每次的抓取和试验,都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更善于掌握任务内容;此外,云计算连接的机器人还能相互学习交流。这样的巨大转变,使得机器人解决方案更加灵巧、弹性、而且有效率。那么究竟什么是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深度学习(DL)以及强化学习(RL)的结合:

深度学习(DL)

深度学习以人工神经网络架构为基础,是机器学习的一种,主要用于图片分类。举例说明:如果要你找出一套规则,教机器如何识别猫,你可能会说“一只猫有四只脚、两只耳朵、毛茸茸的”。但这样和形容狗有什么差异?

深度学习不需要我们自己找出规则,只要直接给机器一堆猫的照片,就能让机器自己学会一套辨别猫的规则。

强化学习(RL)

强化学习的灵感来自于行为心理学;通过奖惩机制、边做边试、从错误中学习,从而学习到如何强化控制方式。举例来说,我们学习走路的时候,并不需要先看“走路时关节如何运动”的照片;而是直接尝试,逐渐从跌跌撞撞进步到可以顺利自行行走。

同样的,机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动作。

深度强化学习(DRL)

深度强化学习(DRL)同时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因此机器手臂现在能通过深度学习,来自主识别不同的物体;并借由强化学习,对于不同物体采取不同的因应动作。

这样的技术还在发展其中,目前适用的范围包括了:

1. 简单或仿真的任务
2. 容错(fault-tolerant)任务
3. 需要处理的状况很多样,因此很难以人工编写规则的工作
4. 容易定义奖赏机制及目标的工作
5. 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低的工作

符合5大条件,仓库成为AI机器人的孵化器

一般公认,仓库货物分拣作业是最适合AI机器手臂早期广泛应用的使用场景。以上述适合DRL应用的五个条件来说:

首先,货物分拣是相对简单、而且可以容错的任务;就算机器人不小心失误,也只要将货物重新捡起来,不破坏物品就可以。相反的,如果手术机器人出现失误,就不是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

其次,任务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需要处理的商品多达上百万种、包装千奇百怪,因此无法光靠人工编写程序来完成任务。可以成功地拿取货物就是成功、反之就是失败,所以相对容易定义奖赏机制及目标。

最后,一般的自动化仓库是相对受限的环境;虽然还是有不确定性,但相对于一般家庭或大街上,不确定因素还是少了很多。

另外,仓库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往往十分相似,而且订单拣货占了大多数仓库运营成本的40%以上,人工成本占仓库总预算高达70%;因此在亚马逊(Amazon)等电子商务公司降低成本、追求快速到货的推波助澜下,零售商无一不设法追求仓库自动化,而这也让仓储自动化成为AI机器人的应用案例首选。

许多创业公司都选择仓库货物分拣作为第一个应用案例,希望利用仓库作为试验场,让AI机器人技术更进一步、也让更多传统公司了解这项新技术。

货物分拣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终极目标”

仓库自动化已经存在数十年,也发展出了自动仓储系统、自动引导车(AGV,如Amazon Robotics现行的“Kiva”)等各种设备。

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自动化仓库内的货物拣选与包装作业仍然是由人工执行;而这些作业的人工成本,更高达仓储经营总预算的50%到70%。

除此之外,机器人的成本自1990年代以来持续大幅下降;同时,仓库工人短缺却导致每年平均工资上涨6%至8%。综合以上原因,货物分拣一直是仓库企业想自动化、却苦无方法着力的终极目标。

所以,“拣货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机器人研究中被誉为圣杯(holy grail)、也就是难以突破的“终极目标”。

年复一年,Amazon和KUKA等公司都为创业公司和学术团队举办机器人挑战赛,希望借此打造出有能力识别、拣货、贮放货物的机器。近年来,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终于促使机器人有能力识别、挑选、并且妥善放置数百、甚至多达数千件的物品。

但这项技术仍未臻完善。对机器来说,识别数千万个对象、并处理可变形对象或透明包装物品,仍然充满挑战;然而,根据我们访谈Locus Robotics与OSARO等美国仓库机器人创业公司的结果,许多产业专家预计这项技术很快就会成熟,在接下来五年内大量获得仓库采用。

另一方面,包括亚马逊、Standard Cognition等公司,都正在开发无人商店、发展利用AI的商品识别技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能识别仓库里大部分商品的智能相机。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不仅足以影响仓储作业,还将冲击零售、出货,以及许多其他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