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企业实现获利增长的新引擎──行为数据

“大数据”一词走红已超过五年,包括后续衍生出的数据驱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相关应用及科技,都暗示了无穷的新商机正等着被挖掘,也有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投资引进新系统,但市场上真正懂得运用数据帮助企业创造生意的专家却相对稀缺。

某些企业或品牌向往通过导入数据管理平台(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来增加对消费者的了解,确实,有第二、三方的数据来协助会有帮助,但企业或品牌对自己的第一方数据(First-Party Data)有多少掌握?其实消费者现在跟品牌的接触点非常多,网站、手机APP、EDM、SMS、店面等等;品牌可以想想自己收集的完整度究竟有多少?对数据面的掌握有多少?利用的程度又有多少?

想要洞见消费者行为,企业或品牌第一步可以集成手上各种来源的第一方数据,包括CRM顾客关系管理系统、线上线下销售数据、营销活动数据等,并从中创建消费者的标签数据库,依据不同目的的需求,挑选最高倾向的顾客进行广告、EDM或是电话等各类接触。

安布思沛技术总监林仕奇(Vincent Lin)表示,全面性集成所有数据需历经长时间的淬链,且每一段步骤都必须经过缜密的规划。而今琳琅满目的营销手法,只要稍有落后,可能就失去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实通过阶段性地集成数据、阶段分析及运用,就已经可以做一些利用,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体验。

安布思沛早在2014年便成为Google在台湾第一家Google Analytics销售认证伙伴,囊括信息、统计、经济等各领域人才的Data Team不仅走在前端,对于分析行为数据更有丰富经验,不断帮助企业实现获利增长与增加商业机会。

Vincent指出,过去可能会用“30岁的女性上班族偏好购买某类型的口红”来描述消费者面貌,但此描述放在现今来看,不仅过时、也不必然完全正确。事实上,在消费者的网络浏览及购买行为被关注工具一一记录下来后,真正的“行为数据”透露出消费者实际的购买历程更为多变且复杂。

行为数据,让我们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

在营销人眼中,每一个消费者身上都贴满了标签,除了最基本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外,还可能有个性、习惯、喜好、接收消息渠道等,复杂度可至上百、上千个标签,并可依此进行分类,Vincent认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不能被分类的消费者。”

但分类要有意义,还得看企业或品牌的实际需求而定,若只是漫无目的地“群发”消息,反而容易造成消费者疲劳,“我们希望品牌每次与消费者接触时,都能打动人心。”

Vincent强调,每个标签都是一个小题目,比如咖啡品牌想知道消费者的到店频率,则标签可能将消费者分类为一周一次、一周三次、一月一次等频率,通常20%的忠诚顾客会贡献80%的业绩,但非忠诚顾客也可能担任分享、推广的角色,品牌针对不同顾客自应有不同的行手段;他再举例,当咖啡品牌要推出新风味饮料时,营销推广重点应放在平常就爱点击多样口味的顾客身上,当较总是点菜单一饮料的顾客更具着力点,此时的标签应以“品类”为主,“所有推广都有成本,分析行为数据能比他人更精准到位。”

由小题目做起,从数据滚出大商机

Vincent进一步指出,企业或品牌想运用数据创造生意,首先内部得小范围地精准定义出需求,从小题目做起,不要一开始就把目标订得太大。

“企业或品牌通常深知自己的产业Know-how,比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但却不知道从顾客端搜集回来的数据要怎么用。”Vincent表示,像数据笔数、黏着度、回购率、退换货数据等,“分析数据的团队要能找出数据背后真正的涵义,进​​而接触顾客、促进购买,甚至加强忠诚度,完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以线上预约赏车为例,当汽车品牌邀请消费者进入官网填单,预约赏车的时间和地点,消费者觉得自己给出的第一手数据很少,但汽车品牌实际上却能通过技术关注所有官网浏览行为,并以标签数据库分类消费者、发送给线下门店。

你还没走进门,业务已经能掌握你的消费偏好与需求,知道要主打车子性能或外观颜色,还是强调内饰与内部空间,无形中满足消费者体验,自然有更高的机会成交订单。“创造业绩的深一层意义,其实是要更了解用户以做出应对!”大数据时代下,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才是企业与品牌不能放过的金库。

因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数据数据被视为是未来的石油,通过萃取、精炼,让企业或品牌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全貌,提供每位消费者心中向往的服务体验。安布思沛便是企业或品牌在数据集成及运用的伙伴,让数据发挥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