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造鞋卡关、结束两间机器人工厂,Adidas升级工业4.0遇到什么阻碍?

Adidas近日宣布最迟从2020年4月起,将关闭位在美国与德国的两间智能工厂“Speedfactory”。这间国际运动品牌败退的消息,与3年前浩浩荡荡进军工业4.0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官方新闻稿中,Adidas以“将在亚洲布局Speedfactory技术”为题,在文内阐述了关闭美国与德国工厂的信息。Adidas的一言一语中,似乎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智能制造的执着与顽强。

自动化代替人力需求,工厂直接落脚主要市场

Speedfactory是一项反传统鞋业制造模式的颠覆性计划。生产球鞋是种劳力密集的产业,工厂地点往往设在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国、越南等亚洲地区,再将成品运往全世界。

Adidas高达90%的球鞋,是在中国、越南等亚洲地区生产,再运送分销至世界各地。

 

但这种生产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用品领域瞬息万变的需求。因此Speedfactory选择设在欧洲、美洲等人力虽不便宜,但邻近Adidas主要市场的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Adidas期望以小规模、迅速有弹性的生产,实现类似“零库存”的管理模式,并借由自动化技术消弭人力支出。Adidas分别于2016、2017年在德国、美国创建了两间Speedfactory。

根据《TechCrunch》报道,去年Adidas首席营销官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品牌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亚洲制造,再通过船或飞机运送。而Speedfactory的诞生便是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形,他们可以选择在一座大城市旁建造微型工厂,而非仓储中心。

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难跨过……Adidas终回中国、越南怀抱

1年过去,显然要完成这样的理想并不容易,Adidas方面表示,因为90%的产品都是在亚洲制造,这边有着成熟的供应商与专业知识,将Speedfactory技术运用在此处更有意义。

外媒《Quartz》指出,Adidas没有透露过去建造及运营Speedfactorys的成本多寡,仅说这些费用包括在研发支出之中,而近年的研发支出比2015、2016年时多上许多,显见兴建与维持智能工厂的高昂成本。

Adidas在运营Speedfactory智能工厂时,面临的最大阻碍是生产技术的限制。虽然该工厂可以制造布料类型的鞋面与中底,却无法生产皮制鞋面与橡胶鞋底,意味着不少Adidas热门鞋款都不能通过Speedfactory制造。

由于技术限制,Speedfactory无法生产以皮为鞋面材料的鞋款。

 

2017年时,Adidas制造部门高管Ulrich Steindorf表示,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他们还没不到到解决办法。事实上,他们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而是没有可持续性的解决办法,为每一种新造型的球鞋添购机器不太现实。

《TechCrunch》则提到,由于机器人技术使用上的高门槛,要重新配置、调整项目有一定难度,这些设备实际上很难像Adidas所预期,灵活有弹性地进行生产。

虽然与过去相比,机器人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若从成本面上考量,训练人类员工学会不同的工具、生产流程或许简单得多。

根据Adidas的声明,关闭两间智能工厂后,预计将会有160名员工遭到裁员,而技术将转移至中国、越南的厂房使用。也就是说,虽然工厂关闭,Adidas并不打算放弃这项技术,仍将继续磨练砥砺,并探索球鞋外的应用可能性。

Adidas表示,未来他们仍将维持与Speedfactory运营商Oechsler的合作,致力于开发造鞋技术。Adidas对于生产技术的革新相当积极,过去他们也曾与创业公司Carbon合作,打造3D打印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