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产品优先的思维惯性,用这3个工具精准抓到消费者需求!

在数字化、供过于求的时代,单凭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无法负荷复杂的任务。无论是雄心万丈的企业创办人、卓越超群的员工、经理人、产品设计师、讲师甚或是教授;不管是研发产品、引导转型、跨组织协作或是一般日常的顾客提案、创意萌生想法,任何需要提供服务及萌生想法创意相关的工作,都无法逃避一个问题:“我所服务的对象或使用我的产品的人,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定义用户需求为何如此重要?你一定知道Amazon,他们的网站虽然不漂亮,不过它在一开始就抓住并回应了用户网络购物的需求,促使了后来的成功。如在同一个搜索框可以找书也可以找到日用品;让用户知道看了某个商品的人也看了什么;通过“依价格排序功能”,让用户感觉在这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产品等。扣紧用户:希望一站购足、喜欢便宜、希望快速收到商品的需求。由此可知,在一开始厘清用户需求,就有机会创造出颠覆市场的服务或产品。

在创新重镇斯坦福大学有堂传奇课程ME310的教授兼课程设计总监拉里・莱佛(Larry Leifer),也是设计思考的共同创始人,他与当地的国际学生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设计思考的“用户素描”、“换位地图”及“AEIOU法”这三项工具,可以帮助学员快速聚焦用户,提升挖掘隐藏需求的能力并得知更多潜在用户的信息,这也是她们在为企业伙伴提供解决方案时,最常使用的工具。

通过用户素描画布,研拟关键问题并构建人物志

构建人物志的主要目标,是找出用户真正的需求。许多工作坊会采用“画布模型”(Canvas Models)作为策略工作的架构,并用于构建与策略相关的商业模式,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统。有别于此,莱佛及他的团队开发了“用户素描画布”(User Profile Canvas),协助研拟关键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迅速构建人物志。

搭建用户素描画布时,要回归“真实的人”

搭建用户素描画布即制作人物志时,重点在于在想象典型的用户时,要回归“真实的人”:有经验、有人生职业生涯、有个人偏好、在私人领域和专业层面也各有其擅长之处。为了激发参与者的创意,鼓励跳出框架的思考,最实用的做法就是裁切画布,把各单元拆分出来,并贴在一张大海报上。在海报上,我们可以按真人尺寸大小画出人物志。这样就足以让我们往复不断改良人物志,步步深入挖掘。

另外,要特别注意描述过于简短、特质几乎一致的人物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重像人物”(Persona Twins)的谬误。“重像人物”虽然有相同的核心要素,但各自所代表的潜在用户,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就是为什么要深入挖掘需求、理解更多细节的原因。

先定义并找到用户,描绘出潜在用户的人物素描

第一步必须先定义并找到用户。理想上,一开始就要往外寻求,找到一个潜在用户,尽快与对方见面。在搜集数据时,建议用照片和视频保留信息。当然,如果你需要拍照,务必事先征求对方同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拍照或录像。所谓的“换位思考卡片”(Empathy Card)可以用于记录以下内容:听闻、思考和感觉、观看、言与行、挫折和欲望。建议与熟悉这个模型人物的专家谈一谈,当然,你也可以采取行动,亲自做一遍用户会做的事。

尤其是在我们认为自己了解产品或情况时,更要努力维持初学者般的好奇心,并放下先前所累计的经验与认知。这样才能打开所有感官,体验用户经历的所有冒险。再以潜在用户或现成数据测试假设,一一确认、排除或修改假设,得出的结论才会符合现实。搭建出的用户素描也会随着每一轮迭代,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接近真实。

走出办公室,通过AEIOU法快速取得所需信息

为了取得用户的初步信息,另一项有用的工具是“AEIOU法”。AEIOU法能帮我们掌握环境里所有事件。这里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走出设计思考的房间,与潜在用户对话,设身处地──走他们走的路,做他们做的事,与他们感同身受。

使用AEIOU法列出问题,有助于让观察更完整、更具系统。尤其是没有相关经验的人,通过这些问题,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目标,创建行动纲领。

我们从经验中学到,不管是与陌生人应对,或是观察陌生人、询问他们的需求时,新手会显得相当拘谨。因此,这时候最好由有经验的组员或专家引导。一旦清除第一道障碍,有些参与者和小组,就能变成寻找需求专家。

AEIOU法将问题分成五类。以下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厘清每个用户在真实和数字世界,在行为会有哪些差异。

通过以上三个工具,就能在探询目标用户群体的阶段,厘清用户的需求,甚至进一步挖掘潜在的需求和开发潜在用户,帮助我们提供更到位的服务、想出更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