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罪由“它”来订!若AI成为法官,公道自在AI心?

有句话说,法官判案就和月亮一样,初一十五各不相同,这句话也许言过其实,但大家对司法的公正性的确是有话要说。

既然人类的法官如此不得人心,那我们就让AI法官来担任司法的工作,大家意下如何?

法官的判决为何会引起争议呢?不是有一本作为依据的六法全书吗?那我们就按图索骥,看看当事人是犯了什么罪,找出对应的法条与罚则,不就好了吗?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六法全书所陈述的乃是基本准则,犯案总有不同的时代背景、来龙去脉,犯案的动机与事后的态度也都有所差异,如何能在模糊暧昧的裁量空间中,斟酌出适当的罪名与刑期,这绝对让人伤透脑筋!

因此,即使是人类的法官要来掌握其中的眉角都相当困难,更何况是向来以逻辑运算、信息搜索见长的AI呢?要知道法律条文的解读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要有一丁点的差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再加上人类的社会讲求的是情理法,没有感情、不具同理心的AI,真有可能做出比人类更合情合理的判决吗?

将AI导入司法:台湾、爱沙尼亚、以色列现况

尽管仍然存有质疑,但在国内外都已经出现AI跨入司法领域的实际案例,根据8月份的媒体报道,司法院宣布即将导入AI进到先前已构建完成的“量刑趋势建议系统”,希望能自动解读刑事判决书中对影响量刑较为关键的因素

未来用户只要按个键,系统就能提供可能的惩处与量刑作为参考,让当事人在上法院前心中有个底,例如在酒驾的案件中,关键因素就会是酒精浓度、驾驶车辆、伤害程度、是否肇逃、是否累犯、犯后态度等,以这些因素作为条件,AI立刻从数据库中找出类似的案例,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出可能的判决。

在国外,爱沙尼亚已经着手培训AI担纲法官的工作,先行处理诉讼金额7,000欧元以下的案件,它的判决可是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实在没办法接受AI的裁量,还可以向人类法官提起上诉,就让AI先试试水温,但也保留人类介入的空间,这个做法就像是打棒球先从小联盟打起,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不至于太大。

此外,位在以色列特特拉维夫的LawGeex则推出“法律人工智能平台”,让AI来拟订契约书,它的表现比起有经验的律师可说是毫不逊色,速度还更快呢!当然契约书的格式与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制式、标准化,但AI已隐然具备精确解读法律名词的能力。

让AI来拟订契约书,它的表现比起有经验的律师,可说是毫不逊色,速度还更快!
Andrey_Popov via shutterstock

引进A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全面、快速的案件搜索,在此同时,有着历年来相关的判决作为参考,以往常被诟病、量刑不一致的情形有望得到改善。

判决攸关一生,最终仍须回归“人的裁量”

但如前面提到,司法的裁量是有模糊的空间,比方说,酒精浓度、受伤情形、是否有悔意等等都有程度上的差别,这些因素孰轻孰重又是另一个变量,AI到底如何拿捏呢?

以技术观点来看,AI系统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有能力执行多个具有不确定性条件的法律案例搜索与分析?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常见的AI运行模式,首先系统必须先针对各个因素订下对应的分数,例如在酒驾的案子中,酒精浓度越高,分数也会越高,继续再决定出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像是受伤害程度的比重应该要大于犯后态度,将这些关键因素量化的目的就是要让计算功能够进行数字运算,但是,每个因素都具有它不明确的的地方,又该如何给分?

比方说,要如何判断肇事者后悔的程度呢?如果是痛哭流涕的话能得几分?真是令人头痛啊!订出这些准则之后,AI就能通过数字逻辑的运算求得最终分数,据以推论出应有的罪名与刑期。

不知道大家是否能认同上述AI的做法?尤其在关键因素分数的给​​定似乎充满着变量与不确定性,但这完全取决于人为的决定,AI就只是忠实地执行程序罢了!

绕了一圈,球又交回到人类的手上,AI法官的成败,还是得依赖我们如何制定出适合程序执行的准则,而这套准则一样需要通过审慎的程序,并且得到社会的共识与支持。

除了“准则的制定”之外,作为搜索对象的“数据库”也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案例本身就有偏见,所推论出来的结果也不可能正确。也别忘了!法律上的见解是会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改变,例如对于女权、性别等的保障也都是慢慢才有所改善,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争取投票权、工作权、产假、甚至是当兵的权力的历程中,一路走来的艰辛。因此,对于数据库中不合时宜的案例需要加以处理或剔除,不然通过AI的学习功能,长久以来的偏差观念,不但不会消除、甚至还会被强化!

一件错误的法律判决很可能就会毁掉当事人的一生,现阶段我们应该不会愿意将最终裁量权交给AI法官,但以它优异的数据搜索与归纳能力,的确可以成为辅助人类法官的好伙伴,在此同时,法官们也应该珍惜来自大众的信赖,努力擦亮司法的招牌,可不要偶尔就冒出个恐龙法官,到时候人心思变,还真的被AI取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