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享乘车大战在即!印尼出租车龙头不惜代价以“特斯拉”点燃进击的狼烟

共享乘车服务在全球兴起,各地传统出租车企业无不受到冲击,曾经身为印尼乘车服务霸主的Blue Bird或许最深有所感。

有着54年历史的Blue Bird,长期以来稳坐着出租车龙头的宝座,然而随着近年Uber、Grab、Gojek等共享乘车服务在印尼登场,以及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出租车市场彻底受到压缩。与2015年最高峰时相比,Blue Bird在这4年雪崩式滑落,蒸发80%的市值,重挫超过17亿美元。在最近一期财报中,季度营收更跌至历史低点。

但Blue Bird并未因此放弃寻找翻盘的可能性,今年5月从父亲手中接班董事总经理(President Director)大位的Noni Purnomo,正着手以科技重塑这间由她祖母一手创建的出租车帝国,点燃对共享乘车巨头反击的狼烟。

而她找到的答案是电动汽车

Noni Purnomo于今年5月接替父亲成为公司老板,做稳四个月后,她期望通过新的策略让她已故祖母1965年创立的、日渐衰落的出租车帝国转型。

共享乘车难大规模仿效,Blue Bird视电动汽车为突破关键

今年4月起,Blue Bird开始逐步为旗下车队导入特斯拉、比亚迪电动汽车,截至目前为止,Blue Bird已经引入了20多辆电动汽车作为尝试,预计近年内创建多达2,000辆电动汽车的环保出租车队。尽管在该公司既有的3万辆出租车里,电动汽车的数量占比显得不高,但鉴于特斯拉的高昂价格,仍是这间印尼出租车龙头噱头十足的大胆尝试。

另一方面,即便一辆电动汽车要价不菲,Purnomo指出,在初步测试中,电动汽车展现了更高的运营效率,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成功降低了40%的运营成本,营收也增长30%。

今年4月时,Blue Birds以特斯拉与比亚迪电动汽车,推出电动出租车服务。

最关键的是,由于业务结构的差异,以电动汽车提升运营效率的策略,是共享乘车服务难以模仿的作法。即便有个人使用电动汽车参与共享乘车服务,也难以形成规模。

Grab、Gojek等共享乘车服务,开放人们自由登记成为司机,营业用的车辆全由驾驶自备。对这些个人驾驶来说,为乘车服务投资昂贵的电动汽车,实在太过冒险。相较之下,出租车企业则能由公司租车给旗下司机使用,Purnomo表示,出租车与共享乘车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能由公司一并负担成本,而不必让司机个人冒险。

充电站严重不足,发展电动汽车初期投入大

随着5G网络兴起,Blue Bird正计划投入IoT技术发展。这项技术可为他们收集更多乘车数据、提高运营效率,甚至让出租车也能比照Uber、Grab等乘车企业,实现动态定价。

Purnomo声称,Blue Bird目前拥有足够的技术力、资金与共享乘车企业抗衡,但面对规模大上许多、挟带庞大资金的Grab等乘车巨头,是否真能与之匹敌似乎还很难说。

有着印尼国营色彩的Blue Bird,其“印尼第一辆计程​​车”至今依旧保存在总公司大厅。

毕竟,比起环保、减少碳足迹等口号,人们乘车最关注的仍是价格,这也是过去共享乘车服务崛起的关键。Purnomo曾表示,照理来讲,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乘车价格应是普通出租车的3倍,但目前仍采取与一般出租车相同的收费,显示出为了在初期打入市场,可说下了血本。

且电动出租车能不能在印尼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 取决于充电站的普及度 。虽然印尼政府正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计划在各大商场、公共场所设立充电站,就目前而言,充电站数量仍然有限。

因此,Blue Bird也在自掏腰包建设充电站,在庞大的构建成本面前,电动汽车展现了更佳的运营效率;但要弥补这些投入,想必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能否说服投资者耐心等待这个时刻到来,将是Blue Bird电动汽车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Grab来势汹汹,Blue Bird撑得住吗?

实际上,发展电动出租车并不是个新颖想法。深圳、纽约、伦敦、鹿特丹等各大城市都接连采用电动出租车,证明是个可行的作法。就连台湾也在2017年时,出现过针对商务乘客的特斯拉电动汽车队ZEV。

以电动汽车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为例,许多出租车企业已悉数更换为电动汽车,深圳今年初更宣布,城市内运营的出租车已有99%为电动汽车,这种规模便是少数共享乘车企业难以仿效的。

Grab已在新加坡推出电动汽车队,预计未来将拓展至马来西亚与印尼。

另外,共享乘车企业是否真如Purnomo所说,无法发展电动汽车业务?至少Grab目前在新加坡已与现代汽车合作,将电动汽车纳入其车队,并计划未来让电动汽车队进一步扩张至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

尽管碍于业务架构,Grab很难如传统出租车企业般,系统式地大范围实行电动汽车服务;但Grab的电动汽车队进军印尼在即,才刚起步、不惜赔本的Blue Bird电动汽车服务,能否令消费者倾心,并抢在Grab之前让收益翻红,将是Blue Bird实现电动汽车愿景的第一道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