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的,是哪一种影响力?

文本只是一个符号,无法完整表达概念的全貌,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往往不能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例如中文里的“心”,翻译成英文有时是mind,有时是heart。而英文里的train,中文有时是“火车”,有时是“训练”。

有两个常用的英文单词,influence以及impact,意义虽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中文里却一律翻译为“影响”或“影响力”。中文如果说“去影响别人的意见”,英文大概会说to influence other’s opinion,多半不会说to impact other’s opinion。而impact investment这个最近流行的投资概念,标准翻译是“影响力投资”,还原成英文绝不会是influence investment。

一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便需要运用影响力说服别人共同参与,心甘情愿提供各种资源。人的心理总是希望去影响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影响(被影响的中性说法是“被说服”,正面说法是“学习”)。既然大家都想影响别人,于是坊间讨论影响力理论或技巧的书籍汗牛充栋,其中罗伯特.席尔迪尼(Robert Cialdini)在1984年的经典名着《影响力》,谈的便是Influence而不是Impact,副标题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更清楚挑明:想要发挥影响力,便需要说服他人,将其意志转换成跟自己的意志一致。

现代组织谈愿景,目的在塑造众人意志。领导者灵活运用个人有形或无形的权力,也在努力改变他人心意。人人都忙着学习扩大自己影响别人的能力,却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要发挥影响力?运用影响力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需要节制?影响的成果是否为组织或人类带来最终的利益?

从自我出发,要求他人完成自己期望的“A型影响力”

20世纪伟大的犹太教拉比(Rabbi)斯洛维奇克(Joseph Soloveitchik)曾经提出一个二元相对的观念。他认为人性中有一种进取、拥有、征服的个性,同时也有另一种知足、分享、贡献的成分。他借用《创世纪》里亚当夏娃的故事,将前者称为“亚当一号”(Adam I),后者为“亚当二号”(Adam II),两者虽然对立却也共存。由于有亚当一号的存在,人类勇于冒险,追求名利,成功了,便是人生胜利组的标准写照。但亚当二号却一心追求生存意义的实践,无论世俗名利的得或失,都不会搅动心中的平静。

也许我们可以借用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的对比,将现代人热衷追求的影响力分成A型影响力和B型影响力两种。

多数现代人追求的影响力以自我为中心,投射成对他人的期望,然后运用影响力弭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出发点可以算是“利己”。这样的影响力,不妨称之为A型影响力。

A型影响力是一种“工具”,有它无可取代的功能。缺乏这种能力,现代人无法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组织无法执行任务,任何创新或者变革都难以着床。 因此现代人必须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娴熟各种沟通的工具,了解人性中的曲折幽暗,最后完成改变他人心意的目的。

毫无疑问,在现代职场中,拥有影响力是一项重要的资产。不过人人都追求影响力,也就成了影响力泛滥的时代。

当各种通信渠道中消息真假莫辨,相互对立的立场赤裸裸的正面对撞,影响力过度操作的后果不是令人心生疲倦,就是被看破手脚,不能产生发自信号者内心的共鸣。

特别在网络社会,无所不在的影响力编织成天罗地网,现代人生活在外来影响力的重力场中,已经失去了独立的精神自由,反倒需要追求“免于被影响的自由”。

改善匮乏现状,完成别人想望的“B型影响力”

另一种影响力,却不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的是他人的想望或是匮乏,然后结合适当的资源,改变匮乏的现状,完成他人的想望。这样的影响力出发点多是“利他”,姑且称之为B型影响力。

B型影响力不像A型影响力具备明显的工具性,但因为出于使命感,自有一种感动人的朴素力量。于是更多人能够产生共鸣,反而造成持久的影响。

任何一项能够持久的影响,大概都需要三个条件:动机纯正,手段正当,结果正面(用另一种说法,可以称为:初善、中善、后善)。结果若不正面,所有企图产生影响的努力都是徒然。动机若不纯正,利己却损他也绝不可能持久。手段的正当性最难拿捏,特别在艰困时期,“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诱惑十分强大,跟魔鬼做的交易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因此在这初、中、后三个阶段,A型及B型影响力各有不同的作用。B型影响力以终为始,可以在造成变革的过程中,一开始便创建健康的心态,决定变革的方向。一个人若具备了A型影响力,则可以在变革的过程中掌握变革的速度,增加资源运用的效率。因此A型与B型影响力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人生中的两座山

纽约时报著名的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近年来屡屡向内省思,从自己的心路历程反思现代人的人生道路,继《品格:履历表与追悼文的抉择》后,4月又出版了一本新书:《The Second Mountain: 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

所谓人生中第一座山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财富、名声、成就、社会地位等等。在这登山途中,登山者不绝于途,只有少数矫健的登山手成功地登上山峰,获得其他人称羡的快乐(happiness)。然而人生中还有更高的第二座山,登峰者必备的登山杖是:有所不为的操守、为他人作出的自我牺牲等等美德,才有机会攀登山颠,获得持久不退的喜悦(joy)

Olga Danylenko via shutterstock

 

作为一位出名知名的专栏作家,布鲁克斯自认已经登上第一座山。可到了山顶,举目四顾无人,他才发现自己孤独无助,因而重新探索第二座高山的登山途径。

A型影响力和B型影响力是否相当于布鲁克斯所谓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的登山途径?过度的穿凿附会自然没有必要。不过,个人与群体,为人和为己,目标与手段,目的地与旅程,两两之间的对立是人类永恒的对话,A型或B型影响力也可做如是观。

回到influence与impact这两个英文单词。分析它们常常出现的语义背景,诸如impact investment,或是千禧时代向往的make a positive impact,关注的是影响力的结果;而例如Robert Cialdini提倡的6 Principles of Influence,则聚焦在影响力的技巧。因此我们不妨视influence为A型影响力,impact为B型影响力。 influence固吾所爱,impact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