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Google都是他一手带起!“硅谷总教头”一堂价值上万亿元的管理课

大约十年前,《财富》(Fortune)杂志有一篇报导,在讲述一个只在硅谷圈内人之间流传的秘密。这个机密并不是什么超级程序,或是爆红产品,而是一个人: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

在硅谷这么红,想必是个厉害的连续创业家吧?错!坎贝尔的前半生几乎没进入过硅谷,而是一名美式足球教练。直到39岁,才转岗做广告业务,后来陆续担任手写输入计算机专用软件公司Go,以及理财软件公司主动计算机(Intuit)的首席执行官。

但他真正备受推崇的原因,是几乎辅导过硅谷所有的风云人物,像是Apple(苹果)创办人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在1997年重回苹果,就是他陪伴乔布斯,将苹果从濒临倒闭重整到再见辉煌。

2002年Google还只是一家创业公司时,也是坎贝尔陪伴几个学生创办人一起走到Google上市,其他还有前eBay首席执行官约翰.杜纳霍(John Donahoe)、前Twitter(推特)首席执行官迪克.科斯托洛(Dick Costolo)、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等,在《一万亿元的领导课》(暂译,英文书名为《Trillion Dollar Coach》)中,光是列出被他指导过的风云人物,就花了整整一页的篇幅。

2016年坎贝尔因病过世,现任Alphabet董事长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两位Google高层强纳森.罗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与艾伦.伊格(Alan Eagle)联手访谈超过80位了解坎贝尔的人,写下《一万亿元的领导课》,希望能传承坎贝尔的教练技巧。

领导者的职责:让员工的生活变得更好

Google内部曾去除管理职,当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施密特认为,他们有最聪明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只要让员工找寻自己有兴趣的项目,不需要主管插手,自然就会看到绩效。

但坎贝尔2002年受邀到Google担任顾问不久,到处走访各部门后,便向施密特说:“这里需要主管。”施密特心想,你怎么一来就唱反调,并对坎贝尔说:“我们运行这个制度一年了,一切正常。”于是,坎贝尔带着施密特询问工程师:“你想要主管吗?”接连几个员工都回答:“想要有人能帮我变强。”施密特才发现,他只想到员工能不能完成工作,却忽略对方的增长需求,最后在2002年底Google恢复主管职。

坎贝尔有一句名言说: “职称让你成为经理人,但部属让你成为领导者。” 施密特认为工程师不需要主管,也能胜任工作,去除多层级,更有利于快速沟通,这确实做到一位经理人该做的事: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坎贝尔认为,让员工认为跟你一起工作很有价值,才称的上是领导者。想让部属感觉工作有价值,除了让 他们感觉到自我增长(帮员工变强),还得照顾对方情绪(工作不能受委屈) ,如此员工才愿意跟随你。

找到适合的人组建团队,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Google变大以后,创业投资家雷姆.希里兰(Ram Shriram)曾表达过忧虑:公司变大,问题也变多了,我们是否该多了解一点细节?坎贝尔回他:别担心,我们已经有最好的团队,他们会处理的。

作为一位经理人,总是练就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坎贝尔指出,领导者不分析问题,而是思考如何找到人,组建好的团队,确保团队有能力解决问题,尤其是首席执行官更是如此。 所以他认为领导者要有先安排团队,再处理问题的思维。

创建好的团队,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人才。在面试的时候,通过问题了解面试者的性格和价值观。坎贝尔会观察面试者的用语,会说“我”做了什么,还是“我们”。如果是前者,他可能偏向个人主义,若是后者,表示他以团队为先。

此外,坎贝尔还会在面试时,看一个人受不受教。罗森柏格忆起他在Google面试的最后一关,坎贝尔只问一个问题:“你愿意虚心受教吗?”罗森伯格回:“要看教我的人是谁。”结果,坎贝尔说了一句:“小聪明不代表什么,”就离开会议室。

罗斯伯格惊吓之余冲出门外,请坎贝尔再给他一次机会,坎贝尔问他:“所以你想从教练身上学到什么?”罗斯伯格在写《一万亿元的领导课》的时候回想,那瞬间就像是电影常说的“改变人生的时刻”,幸运的是,他当时想起一位美式足球教练的话:“教练就是跟你说你不想听的话,要你看你不想看的事,最后让你成就你想成就的事的人。”

这个回答体现出愿意学习的态度,才是坎贝尔想听到的。对坎贝尔来说, 他只教导值得教导的人 ,如果不愿意学习,就算是个天才,也宁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