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品传教士”:在公司里,乔布斯只会把人分成这两种

跟乔布斯(Steve Jobs)共事会是什么感觉?被誉为苹果“产品传教士”的盖伊.川崎(Guy Kawasaki)分享了他与乔布斯共事时,在苹果学习到的11件事。

盖伊.川崎是苹果计算机首任品牌首席营销官,也是“苹果”二字得以风靡全世界的幕后功臣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坦言,与乔布斯一同工作并不轻松。

川崎说,跟乔布斯共事,你会明显感受到压力,有时压力能让你做出令乔布斯感到惊奇的成就,但你也会觉得他随时都想辞退你。

以下是盖伊.川崎分享11件他在苹果学习到的事情:

1. 世界只有两种人:干大事的人跟拖油瓶

乔布斯早在女性主义兴起前,就开始重视男女平等在职场的重要性。乔布斯工作时不论出生、阶级、性别,只论能力是否能满足他的需求。在他的眼中世界只有两种人,能干大事的家伙与拖油瓶。

2. 消费者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1980年代早期,苹果的个人计算机主力是Apple II,但当你问人们他们希望有什么改变,他们只会说更大、更快且更便宜的Apple II,没人想过Mac这种更先进概念的计算机。

3. 创新不是优化现况,而是打破现有局面

如同麦金塔开创个人计算机的新时代,而不只是Apple II的加强版。苹果文化传递的是“革新”的创意,能打破市场现况的创造力。

4. 对细节的重视,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经手过设计的人都知晓,设计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期待。但乔布斯始终想办法找出大众都能认同的杰出设计,并强迫上至高层、下至基层员工注意每一个细节。“重视细节”毫无疑问是苹果成功的原因之一。

5. 极简主义:少即是多

英文里有一句话,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句话完美体现乔布斯在苹果的设计理念。从年度发布会的PPT就可知道,乔布斯作为极简主义者,了解用户没时间读每字每句,而能够把精华在短时间内推送给读者的能力,就是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关键技术。

6. 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然只能沦为三流

目标设立过于远大好吗?乔布斯认为越大越好。

苹果创立Mac计算机的初衷不是为了卖计算机,或是抢攻小部分的计算机市场。麦金塔的出现是为了阻止当时蒸蒸日上的计算机巨人IBM成为全球个人计算机中的独占龙头。试想如果苹果当初只想简单地卖个计算机,它有办法达到现在的高度吗?

7. 改变想法也许能促成出乎意料的机会

iPhone刚问世时,为了确保其安全与可靠而采用封闭的系统。一年后乔布斯开放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iPhone的销售量急速飙升。

8. 工程师就是艺术家

乔布斯认为,工程师就像艺术家一样,他们并不是一台巨大机器里的齿轮,每天输出写好的程序而已。Mac计算机的出现,就像是一幅艺术巨作的诞生,工程师如同使用画笔般,将软件或硬件创作出来。

9. 价格≠价值

选择Mac计算机的人不会是基于价格的考量而购买它。它真正的价值在于,Mac计算机带来的软硬件的配合稳定与工业设计,乔布斯没有向价格妥协,最终他赢得了价值。

10. 但只有价值并不够

许多产品都很有竞争力,若自家的产品不够独特、与众不同,或许得在价格上妥协,这种方式也能成功,但如果想做到潜在客户在选购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你,就必须做到既独特又有价值。

11. 你必须自己先相信才能看见成功

所谓的“专家”曾多次告诉乔布斯他错了,例如:Mac计算机、iPod、iPhone和Apple零售店,乔布斯并不是不会出错,只是在成功的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反对者的阻碍,需要自己先相信才能成功。

乔布斯可以说是一手带领苹果闯出一番名堂的人,但如此杰出、被粉丝视为“神”的乔布斯,也有失败的时候。

例如曾经与Motorola合作推出搭载iTunes的手机ROKR E1,原是希望能融合Motorola最受欢迎的手机造型与iPod加上iTunes功能,最终却没能吸引到大众目光。

不过,成功的人懂得从失败中找出原因,这次的失败直接化为养分,推动了苹果后续对于智能手机的创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