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公司命脉,优秀创业公司首席财务官该具备的三种境界

企业里必须有一位副舵手,不仅要能站在财务资源分配角度思考公司运营,同时也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辅佐首席执行官做出重大决策──这个人就是首席财务官。而首席财务官该做什么、又该怎么找呢?

2018年在Amazon某个全体员工的会议上,有人向创办人Bezos询问,从最近Sears和连锁零售商的破产中得到什么教训?

Bezos表示,Amazon并不是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总有一天也可能会失败、破产;毕竟观察过去市场上的大企业,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30年,而不会超过100年。然而,延后倒闭的关键在于公司必须注重客户、以及对外的关系。

如果视野只局限在自己身上,就会是结束的开始。

延伸Bezos的观点,企业里必须有一位副舵手,不仅要能站在财务资源分配角度思考公司运营,同时也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辅佐首席执行官做出重大决策——这个人就是首席财务官(CFO)。

尤其对于创业公司团队来说,是否能顺利获得外界融资,也攸关能否延后倒闭的时间;其中重点在于企业运营基本面的好坏,而CFO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阿里巴巴崛起的关键:CFO加入

以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例子:在蔡崇信加入担任首席财务官前,马云经历过37次的融资失败;当时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马云的梦想,任何创投都​​不会想投资一家没有工商注册、创办人过去从未成功创业过的公司。

然而当蔡崇信加入后,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教起,帮公司创始团队准备了18份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约、明确定义了每个人的股权及义务。从这时起,阿里巴巴才有了最粗略的公司雏形。

替阿里巴巴搭建起完善的财务体系、公司注册流程、以及确立股权分配后,紧接着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成功融资。蔡崇信一共帮助阿里巴巴做了4次重要增资,一步步带领它登上中国电商龙头的地位。

第一次增资在1999年,由高盛领投,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次融资可说是意义重大,既让阿里巴巴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也得到了投资银行巨头高盛的背书。

第二次增资是2000年,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件银行的孙正义。一开始,孙正义决定向阿里巴巴注资4,000万美元,但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

于是马云与蔡崇信远赴日本,与孙正义面对面做了一轮谈判,孙正义再次坚持4,000万美元,但蔡崇信拒绝;调整为3,000万美元,蔡崇信仍然说不,最终让孙正义同意只投2,000万美元。

此次增资的关键点,在于若孙正义注资4,000万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会被稀释得更多;因此蔡崇信调整融资额度,对阿里巴巴的格局是有利的。

第三次增资是2004年,蔡崇信帮阿里巴巴拿到软银、富达投资、GGV共计8,200万美元的资金。

第四次增资则是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投入10亿美元现金、加上雅虎中国价值7亿美金的资产,获得阿里巴巴40%的股份。在此之后,阿里巴巴拥有充足的资源;除了构建“淘宝网”之外,也结合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公司的宝座。

蔡崇信眼中优秀的首席财务官:CFO的三重境界

身为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推手,蔡崇信曾公开分享过,在他眼中一名优秀的CFO应该达到的三重境界,分别是:

第一重:清楚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对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都必须确实明白其中的意义,并且能用CEO听得懂的方式沟通、确保CEO完全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二重:风险管控

CEO的职责是带领企业增长,心态和行动上通常会比较“冲”,此时CFO就要协助CEO衡量每个决策的风险在哪里,避免财务状况出现危机。

更困难的是,有些时候必须帮助CEO下决心,拿着大筹码去重押未来。

如同巴菲特的经典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懂得恐惧的CFO才能帮助公司活下去,而懂得贪婪的CFO才能帮助公司活得滋润。

往往报酬和风险是相对的,CEO在做决策前,CFO必须分析成功的机率和影响,并分成乐观、中立、悲观三种场景去推算——成功了会有多少报酬?失败了会不会伤筋动骨,或者只是皮肉痛?

唯有事先都评估清楚,CEO的决策品质才会提高,更有信心去执行下一步。

第三重:资源分配

相较于第二重是着重在财务金钱上,这里所谓的资源分配,指的是企业最稀少的资源,也就是“创办团队或高端主管的时间和精神”。

CFO必须与CEO一同厘清,哪些事情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否能带来长期利益,哪些又已经是明日黄花、没有太多未来性,就要逐步放手退出。


何谓优秀的首席财务官?

担任财务管理守门人,必须看三份报表

实际上,CFO要为公司财务把关,除了第一重基本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之外,还必须深入去探讨营收来源、生产成本与费用支出分析,每月和每季也都要检讨各项运营数字是否符合预期。

第一份报表:营收来源的分析

1.营收目标是否符合预期?
2.营收增加还是减少?
3.优惠促销是否有成效?营收增长有符合预期吗?
4.优惠促销对获利、净利率、绝对净利金额的影响如何?

第二份报表:生产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

1.总成本与预算的差异?
2.产品成本的变化
3.人事费用的变化
4.营销费用的变化
5.成本费用是否符合预期?
6.成本费用是否有降低的可能性?

第三份报表:每月和每季检讨表现是否符合预期

1.营收是否符合预期?如果有落差,原因是什么?
2.毛利率是否符合预期?如果有落差,原因是什么?
3.净利率是否符合预期?如果有落差,原因是什么?

创业公司公司CFO应该做到的职责

在了解CFO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优秀的CFO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之后,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为一间创业公司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又该特别注重哪些地方呢?

1.基本的财务统计

创业前期的财务通常较为拮据,因此基本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CFO懂得基础的帐务,不是单纯今天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而是能够理解一份粗略的财务报表,就能帮助企业在初期打下良好的帐务基础,未来融资会变得更加轻松。

2.适度的财务管理

前面说过,刚开始创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吃紧,但其实并不会妨碍CFO进行财务管理。

例如公司目前要评估开发产品A或产品B。其中产品A需要较长的开发时间,但收益较高;产品B的开发时间较短,但收益也较低。

若想知道具体需要的时间、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失败,这点只要是技术人员就可以做到。而作为CFO,需要做的是去合理判断产品A和产品B在各项成本上的差异;例如时间成本、可能产生的消费内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等,甚至要从金钱的角度去衡量两者的可行性及边际利润。

对于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公司,处于融资过程中的天使轮阶段时,帐务与报表较不复杂,基本上CEO就可以兼任首席财务官的角色,主要的目标是确立简单且全面的财务制度。

但当企业开始具一定规模(例如营收上亿),或是进入A轮、B轮融资,因而有足够的资本聘请财务人员时,就必须替公司找一名首席财务官。

出色的财务人员不但能把复杂的报表变得简单易懂,也有管控预算和现金流的能力;甚至可以逻辑性地分析数据、提出业务发展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如此一来才能持续推动公司增长。


当企业增长到一定规模时,最好请个首席财务官专门负责公司的财务计划。

找不到厉害的首席财务官怎么办?

许多创业公司阶段的公司很难找到厉害的首席财务官加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财务人员在金融业工作的薪资水准,通常比创业公司公司所能提供的更高。

但若企业的愿景能受到这些财务人才认同、或是身边刚好有财务专长的朋友,仍然还是可能有人才愿意仗义相挺,加入创业公司公司。

以笔者自己的例子来说,刚开始的创办人为现任的首席执行官,我只是出资人;但也因为首席执行官是我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结婚了),加上我发现公司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所以后来自己选择加入担任首席财务官,淡出当时经营的其他业务。

然而,如果在初期真的找不到好的财务人才,我也有以下两个建议:

1.创办人必须先自行学习财务知识

我发现很多创业家对财务有莫名的抗拒, 但身为要带领企业增长的人,绝对要全盘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 ;而且如果想吸引好的人才加入,创办人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

何况,要是无法用熟悉的语言沟通,财务人才加入公司的意愿绝对会降低。

2.寻求会计师事务所或顾问的帮助

而且是要找一个“足够了解你身处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

过去虽然我待过金融投资业,对财务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细节其实还是不太清楚;因此在早期两、三年,我非常依赖外部会计师的协助。

除此之外,找外部顾问来协助公司的策略发展、运营细节规划及财务资源分配等等,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不过如同前段所提,每一阶段的首席财务官所需要重视的事情不同: 第一重的首席财务官,通常能找到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但若要到第二重跟第三重首席财务官的境界,则必须是产业界的前辈,或是对公司财务细节非常了解的人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