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投资的“人造肉”公司,背后关键技术来源

“人造肉类”近日在美国掀起一阵风潮,除了汉堡王(Burger King)推出“不可能华堡”(Impossible Whopper)大获成功,打算在全美开卖以外,另一家获得比尔盖茨投资的素肉公司:“超越肉类”(Beyond Meat)则是近日人造肉业界的当红炸子鸡,不但在上市第一天就大涨163%,背后的关键技术还与台湾有关。

“超越肉类”幕后英雄来自台湾

根据《商业周刊》报导,“超越肉类”在挂牌第一天股价大涨163%至每股65.75美元,打破了资本市场的多项纪录,目前该公司市值已达1,180亿元新台币,而这股市新星的幕后英雄是一名台湾人:谢富弘。

谢富弘目前任职于美国密苏里大学生物工程暨食物科学系,担任特聘教授,又被誉为“超越肉类之父”。

根据报导,谢富弘在食品科学界投入研究数十年,自1990年代开始研究大豆蛋白食品加工研究,经过多年尝试,在2008年成功制作出“无鸡肉鸡柳条”的雏形,无论是纤维或是咬劲,都与真实鸡肉无异。

而这“无鸡肉鸡柳条”的雏型,被“超越肉类”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相中,最终他与谢富弘谈定了技术合作,超越肉类第一项产品在2012年悄然诞生。

超越肉类CEO致力改善“全球气候变迁”问题,相中人造肉技术

Ethan Brown说,他的人生目标是要改善全球当今遇到最大的问题:“气候变迁”,而人造肉技术有望成为挽救近年不断加剧的气候变迁问题的一颗救星。

事实上,除了工厂和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气之外,畜牧业对全球暖化其实也“贡献良多”,占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

CNN报导指出,225克的牛肉,所制造的温室气体相当于55辆汽车开1英里(1.6公里),而在美国南部的德州,又被称为美国牛肉之都,世界各地消费者吃到的牛肉,很大部分源自于此产地,光在德州就养了1200万头牛。

为了饲养大量的牛、猪、鸡等动物,占去大部分的土地,原本可以种植树木的这些土地被利用来种植玉米等动物饲料,全球畜牧业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约有一个非洲这么大。

这也是“素食肉”、“人造肉”近年来会掀起风潮的原因。

人造肉技术百百种,还有不杀生就能吃真肉的办法

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公司Super Meat声称,通过他们的萃取肉技术,比起传统畜牧业,将能减少99%的土地使用、减少排放96%的温室气体,并减少使用96%的水。因为所需资源极少,因此他们预计此种新肉类的售价,将比传统肉类更便宜。

Super Meat的技术,是利用从鸡只身上取得的组织样本,“培养”出食用肉品。也就是通过从活体组织中萃取细胞,并且不断复制扩张这些自然生长的大块鸡肉。该技术在萃取过程中不但不会伤害动物,还因为省下了养殖千万头动物的成本,售价有望比传统肉类更加便宜。

“超越肉类”想保留人类吃肉的乐趣

而近日的股市新星“超越肉类”一上市就受到投资人的追捧,其推出的植物性蛋白制成的肉类,背后的技术来自台湾。

该公司CEO说,要人们完全停止吃肉不可能,因此唯一的可能是让大众在摄取植物蛋白时,仍能享受“吃肉”的乐趣。

事实上,他一开始就曾从台湾进口原料,但靠自己做出来的成品距离“吃真肉”仍有一段差距,最后他找到谢富弘,两人联手后,“超越肉类”公司的第一项商品在2012年正式诞生。

尽管Beyond Meat股价在周三下跌近9%,华尔街因此开始出现首批看空言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肉品革命已经开始。

打中千禧时代需求,全球掀起肉类革命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相当注重“健康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千禧一代,已成为现在最大的消耗时代,他们不再只注重吃饱,而是要吃得健康、吃得没有道德疑虑,最好还能对环境做出点贡献,方能展现其生活态度,甚至是人生价值观。

而Beyond Meat一类的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及其营销手法,正好切中了他们的需求,全球人造肉市场正在逐步增长。

根据美国非盈利组织Good Food Institute统计,美国素食肉零售市场统计至2018年8月为止,年增长率高达17%,总营业额高达37亿美元(约新台币1,100亿);在美国之外,德国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推出了全球15%素食食品,英国以14%紧追在后,而素食肉风潮盛行的美国,还只以12%排行老三。

“超越肉类”上市股价大飙、汉堡王“不可能华堡”大获成功,都一次次证明了素食肉类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人造肉种类繁多,并且正在各自发展,但无论是“超越肉类”和汉堡王“不可能华堡”技术背后的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打造出的人造素肉,或者是Super Meat能实现不杀生、吃真肉的“萃取肉技术”,都正在全球各地吸引投资者与一般消费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