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打造社群营销?

若将内容创作再进一步延伸,发布到社群媒体上,也就是在经营社群营销。那么对于公司的运营管理方面,发展社群营销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以下将从企业内部及外部两个面向剖析。

企业内部:不要把社群经营当作一件小事1. 任用专才、组织团队

企业若要成功发展社群营销,绝对需要好好构建你的团队,而不是随意找一个人负责。

对于创业公司公司来说,可能一开始难以将足够的人力投注在社群上,但是经营者绝对要有构建团队的思维——现在或许只有一个人,但未来一定要逐步打造社群营销的专属团队。

同时,选用专业人才也相当重要,必须以公关的高度来看待社群经营这件事。粉丝团就相当于“公司的发言人”,在粉丝团上面发布的消息等同代表企业; 既然代表企业,又怎么能随便请一个不熟悉社群的小职员或外包人员(大预算专业公关团队例外)来经营社群媒体?

对创业公司团队而言,粉丝团就相当于“公司的发言人”,社群经营团队必须慎选。

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反而会导致社群经营的危机;以现今的社会风气,如果在社群媒体上面留下许多差评,很可能会造成大量消费者流失。

在选人方面,建议交给年轻同仁负责,他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社群媒体的脉动;此外更重要的是,也必须了解公司经营方针、熟悉产品的大小事,才能正确传达公司的理念。

2. 由上到下、快速应变

如同第一点所说的,社群媒体即代表企业,因此社群经营应该是“由上到下”,而非“由下到上”。

社群团队负责人一定要有跨部门的决策能力。

例如消费者在社群媒体上反应“请问今天货到了没”、或者“为什么产品里面有怪东西”,如果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他可能就没有这个权限立即回应客户,也没办法快速与客服或商品部门沟通。

当应变速度不够快,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回应,很快就会转移寻求其他企业。

若无法即时回应需求,客户很快就会转往其他企业,因此跨部门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十分重要。

所以企业要做好社群营销,一定要有一个人具有跨部门的权限,或者组一个小团队,团队内包含各部门的成员,才能快速应对社群上的种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这绝对不是随便找一个外包或工读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3. 监控数据、勿陷偏见

许多人对数据仍抱持着错误观念,比方说单纯看粉丝数、或是广告的点击率等等,但其实真正要看的是“ 粉丝的活动率 ”和“ 实际的购买转化率 ”。

你可能找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宣传,文章点击率相当高,也累积许多的粉丝,但添加的粉丝若不是你的用户群体,最后还是不会下单购买你的产品。

另外,看待数据也不要流于传统的想法,千万要破除“量大就好”的偏见;粉丝数并不一定愈多愈好,重点在于拥有多少“活跃”的粉丝。用心写一篇文章、好好推广,或者办一个交互率高的活动,效果也绝对远超过随便发布30篇文章。

看待数据不要流于传统的想法,千万要破除“量大就好”的偏见。

现今的社群营销已经不能单纯只注重“量”,质和量一定要并重,如果一直发布没有内容的广告,没多久消费者就会腻,当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成效。

4. 重视无形、尊重创作

重视无形指的是重视“无形的价值”,例如社群经营的内容、口碑等等。相信大家在看许多Facebook或Instagram上的商品图片时,都能理解用专业的摄影机和用手机拍出来的成果,带给消费者的感受绝对不同。

当消费者能够体会你的用心和商品质感,才感觉得到你是重视他的,他也才会开始信任你、愿意跟你购买产品;所以看不见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才是商品致胜的关键。

而尊重创作的基本,就是不要盗取别人的图文。内容创作需要花费许多心力,相反地,盗用只要保存上传非常轻松,但这样做不只是不尊重别人创作的心血,也把自己置于非常大的法律风险中;而法律风险必须负担的钱,一定远超过当初为了节省创作费用所省下的钱。

希望大家都要尊重知识产权,社群媒体的内容,不是别人放了就可以随意取用。

 

企业外部:注重消费者与供应商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外部而言,要成功发展社群经营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专注于核心主题

社群电商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关键就是“专注” 。必须针对一个点去深入了解、经营,千万不要想做瘦身、又同时想做美白保湿等等。

什么主题都想做,就很容易失焦,反而往往两边的消费者都得不到、各主题也容易做得不够到位,没办法打动客户们的心。

2. 持续双向沟通

回归到社群的本质,也就是人与人的交互。要经营好社群,就需要不断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并且持续改善,良好的双向沟通​​才能促使品牌更加入步。

3. 与供应商紧密合作

台湾社群电商的特性大多“小而美”,所以产品力一定要非常好 。这时候就一定要和供应商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双剑合璧胜过单打独斗 ,唯有双方互信,才能与市场上的产品创造出区隔。

4. 快速推陈出新

现今消费者容易喜新厌旧,产品周期相对缩短许多,因此厂商需要具备快速改变的能力,因应时令与趋势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消费者才会更愿意追随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