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为何豪掷340亿美元收购red hat?

开源是门好生意!这句话今年被证明了两次。6月初,微软宣布以价值75亿美元的股票,买下全球最大开源项目代管平台GitHub,已让全球科技圈大吃一惊。没想到,事隔不到半年,IBM再度投下并购重磅炸弹,宣布将重砸约340亿美元,买下开源软件巨头红帽,纳入IBM混合云旗下。

这个金额刷新了软件并购案的新纪录,超越了微软先前以262亿美元买下LinkedIn的并购金额,足足多了80亿美元。IBM并购红帽案,不只是开源史上最高,也是软件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在IT科技行业史上更是金额第三高的并购案,仅次于2015年服务器与存储厂商Dell以640亿美元买下EMC,以及半导体企业Avago以370亿美元买下博通的并购案。

微软愿砸数百亿美元的关键是,看上了LinkedIn上的4亿用户,结合微软自家Office 365和Dynamics产品后,可以创造出一个2,000亿美元的生产力和商业流程市场。用262亿美元买下一个七倍大的市场机会,对微软来说,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但红帽不只比微软眼中的LinkedIn更值钱,并购金额也高于日本软银在2016年以314亿美元买下的ARM公司。红帽这家只有1万3千人的公司,为何对37万人规模的IBM来说,如此有价值?

在并购案宣布后的第一场投资人线上会议中,IBM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就直言,混合云市场在2020年将会达到1万亿美元,但企业8成运算工作还没上云计算,主因就是市场目前欠缺了一套一致性和高安全性的云计算管理机制。她希望,买下红帽后,IBM可以成为混合云最大的供应商。

IBM很早就开始投入云计算市场的布局,早在2008年,就当时推出的SaaS服务称作Bluehouse,后来在2009年初又改为LotusLive,年末时重命名为SmartCloud,提供企业云计算服务的解决方案,到了2009年,IBM又推出构建私有云的工具Cloudburst,这是IBM第一个IaaS服务,且不断持续增加多项云计算服务。2013年更花了20亿美元买下IaaS服务供应商SoftLayer,积极构建全球数据中心,到2014年底已成立了40座。

接着,IBM更从IaaS市场,跨入了更上层的PaaS应用平台层,在2014年6月推出PaaS服务Bluemix平台。后来,Bluemix不只提供PaaS服务,还涵盖了IaaS服务和Watson品牌推出的多项认知服务。

但在Right Scale年年举办的全球云计算大调查中,在公有云采用排名上,近三年来,IBM始终挤不进前三名,每每落后于AWS、微软Azure和Google Cloud。

IBM在2017年时,意识到自家云计算产品线过于分散,展开了旗下云计算产品线大整合,将旗下所有IBM云计算服务都集成到一个“IBM Cloud”的单一品牌,涵盖了应用服务、AI技术、数据、云计算基础建设。旧有的Softlayer和Bluemix都不再使用了。

而IBM云计算产品策略也开始要和他们擅长的专业服务与IT顾问服务集成,主打Expertise as a Service,也就是结合云计算服务来提供IT专业顾问服务的策略。所以,在去年披露的IBMCloud构架中,在原有的云计算服务基础上,要延伸出应用程序层、AI层和数据层,反映出企业应用才是IBM云的主力战场,而不是基础云计算资源的租用。不过,IBM云计算策略的调整,还没对营收成长发挥助力。

从IBM今年发布的2017年报来看,IBM从2016年约799亿美元营收,在2017年下滑到了约791亿美元,2017年净利更是比前一年少了足足5成。

从产品和服务面来看,更能反映出IBM的痛点。在IBM五大主要业务中,认知解决方案、GBS全球业务服务、技术服务和云计算平台(IBM云属于此类)、系统产品以及全球金融业务,其中有三项业务营收下滑,又以技术服务和云计算平台在2017年的表现最差,不仅没有成长,2016年年营收353亿多美元,到了2017年却下滑到342亿多美元,下滑了3.4%。

但反观其他云计算竞争对手,AWS云计算营收屡屡创新高,每季成长率都比前一年同期超过了4成,等于成长力度是IBM的10倍。微软Azure事业营收的成长更是惊人,今年9月底公布的2019财年第一季财报中,Azure单季营收比前一年成长了76%,更早两季的营收跨年同期成长率更是接近9成。

从Right Scale今年全球云计算大调查报告中,更可以看到IBM在云计算竞赛中的困境。2018年企业公有云采用率排名上,AWS以68%遥遥领先群雄,排名第二的则是微软Azure,采用率58%紧追在后。而排名第三的Google Cloud则只有19%,落后一大截,IBM Cloud则以15%名列第四,但去年中才推出的VMware Cloud on AWS异军突起,不到一年就抢下12%的采用率,紧追在IBM之后,Oracle Cloud去年也多有斩获,以10%稳坐第五。

若进一步看未来企业采用动向,加上正在试用和未来计划采用的企业后,AWS采用率未来将达到90%,而Azure也以88%些微落后,Google Cloud也将获得60%采用率,而IBM Cloud未来采用率却只有38%,反而是VMware Cloud on AWS恐怕将以44%采用率超越IBM Cloud成了第四大的企业云计算供应商。

从三巨头未来采用率将过半来看,全球半数企业都会至少租用其中一家的服务,而且,这更反映出企业将不只采用一家,混用三家服务的情况将更为普及,多云(Multi-Cloud)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多云竞争局势已然成形。混合云市场商机不是现在才出现,早在2015年,公有云竞争就迈入了混合云的竞赛。Right Scale在2015年1月的调查,千人规模企业中,已有82%的公司,采用多个云计算服务,而且大多是采用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模式。未来,在这个混合云竞争的态势,AWS、Azure和Google Cloud这三家将继续维持其云计算三巨头的地位。

但为何IBM却在这个竞争中趋于弱势?甚至为何VMware在企业云计算竞赛上,可能可以后来居上?其中一个关键是,身为虚拟化平台龙头的VMware,掌握了企业私有云平台,VMware Cloud on AWS就是要提供一套公有云和私有云互通的企业混合云解方。

尽管IBM早在1年前,就发布了一套可部署于企业内部的ICP软件(IBM Cloud Private),以Kubernetes为核心,搭配Cloud Foundry这套PaaS平台软件,试图想要用这套产品来抢攻混合云市场。但是,ICP在企业眼中的吸引力,仍比不过VMware,尤其许多企业老旧系统还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主打容器技术又才推出不满一年采用实例不多的ICP,更难获得这些企业主的青睐。

不是只有IBM看好混合云,各家企业都看到了混合云未来市场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尤其目前企业平均只有20%的工作负载上了云计算,仍有80%工作负载还在在本地机房中执行。如何抢到这80%的未来需求,甚至在企业部分上云和部分云下的混用,成了未来云计算企业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AWS早在2016年就出手,开始落地,从IoT应用切入,推出边缘运算软件Greengrass,开始进驻企业机房。去年则进一步和VMware联手,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来吸引需要混合云构架的企业。

Azure则大仗微软长年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优势,甚至还推出了Azure Stack,直接把云计算Azure服务所用的技术,直接打包成了企业内部可部署的软件。另一方面,近年来微软更放下身段拥抱开源,自己推倒了Windows的高墙,也让Azure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延伸到云计算主要操作系统Linux世界,今年买下GitHub更让微软如虎添翼,更容易获取开发者社群,尤其是云计算原生应用的开发者社群的青睐。

而Google也不甘示弱,积极走下了云计算,尤其在今年7月的Next年度大会上,直接将自家云计算GKE服务(Google Kubernetes Engine)软件化,变成了一套可以部署在企业机房内的套装软件产品GKE On-Prem,而且Google承诺,功能与界面都将和云计算GKE服务相同,要让企业可以通过同一套管理和开发方法来实现企业混合云构架的需求,或只用来作为内部私有云的部署平台,这正是Google Cloud在机房内卡位的利器。

不只如此,Google手中还有一张消费端的王牌Android平台,有机会成为Google卡位企业行动设备和边缘运算需求的本地端现成环境。而今年发布的TPU芯片更是还未出鞘的杀手锏,有机会成为Google深入企业内部应用的关键,通过推论用TPU芯片和训练模型用的TPU云计算服务所搭配而成的AI混合云构架,来拉拢更多企业拥抱Google Cloud。云计算三巨头不只继续强化其云计算的占有率,也在云下大动作卡位。

IBM面临的局势是,三巨头俨然成形,而且企业多半会采用其中两家,甚至是三家的服务,如何成为企业第三云计算供应商,得有一套足以和VMware竞争的产品,甚至需要一把可以比ICP更容易打进其他云计算供应商生态系统的关键钥匙。

红帽手上有什么混合云的好牌?值得IBM大砸340亿美元。

早在2年前,红帽首席执行官Jim Whitehurst就坦言,红帽是一家软件公司,手上没有数据中心。即使Linux操作系统是企业上云计算最爱用的操作系统,红帽也不会因此而变成了一家云计算供应商,红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地和各家云计算企业联手,也因此,红帽近年来大力和各家公有云企业联盟,尤其是三大公有云巨头。

而且红帽很早就压宝容器技术,早在2013年,就抢先其他软件巨头一步,率先拥抱Docker容器。2015年9月更推出了以Kubernetes为基础打造的OpenShift 3.0版。现在OpenShift已经成为三大公有云巨头,AWS、Azure和GCP上的认证支持软件,也就是说,这套产品是三大公有云计算平台用户,发展跨云混合云构架的企业级产品之一。

红帽首席执行官Jim Whitehurst在2016年红帽年度大会后亚太媒体团访中就透露,过去几年,红帽的竞争对手是VMware,因为过去的竞争平台是虚拟化技术,但他相信:“大规模的容器管理,尤其是全生命周期的容器管理,将会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他亲口对我说。

Jim Whitehurst早在两年前就看到了容器管理需求,这也是OpenShift这套可以用来横跨企业私有云环境到不同公有云的平台产品,越来越成为红帽产品主力的缘故。

OpenShift的核心是开源的Kubernetes容器调度平台,也是云计算三巨头都大力拥护的容器托管服务关键技术,AWS推出的EKS、Azure的AKS或Google自己的GKE,都是基于Kubernetes技术而发展出来的容器托管服务。

Kubernetes和Docker这类容器技术最大的不同是,Docker是从开发者的角度运用容器技术,而Kubernetes则是从运维者的角度来管理容器。前者只聚焦于封装应用程序以便流通,后者则可供大规模容器管理和部署的运维之用。

在封装形式更能凸显两者的差异,在容器镜像档中,只是将应用程序所需的代码和相依的组件或OS文件系统打包起来,具备了一支AP独立执行所需的元素,可以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云计算环境或企业内部环境来部署和执行。

但Kubernetes平台内置的AP封装工具Helm,不只是可以将容器所需相依组件打包,还可以将这个AP后续在部署,甚至执行时扩展需要的组态都一起打包。换句话说,HelmHelm可以将组合一支应用系统的多个微服务程序各自的镜像档,打包到一套应用程序包中封装,更符合大型企业应用或复杂云计算原生应用的需求。

所以,Helm项目今年中也从Kubernetes独立成为CNCF旗下一个孵化项目,可以不受限于Kubernetes而自行发展。Google也计划要让通过Kubernetes封装管理套件Helm打包的Kubernetes App也能成为一种流通用的封装格式。

< strong>红帽近年来大打开放混合云战略,包括了要打造一个混合云基础构架,还要创建一套云计算原生应用的App平台,并要致力于发展开放混合云构架所需的自动化管理机制,这也成了IBM买下红帽的关键。

不只是各大云计算平台支持,Kubernetes平台也能成为企业内部云计算原生应用的执行平台。也因此,红帽早在今年中,就开始鼓吹,Kubernetes将成为新一代的应用程序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未来,企业应用的部署底层将会都是Kubernetes,而红帽力推的OpenShift就是专攻这个一层需求的未来主力产品。

除此之外,红帽手上还有一个在2015年并购的DevOps重量级产品Ansible。Right Scale今年云计算大调查,Ansible是云计算管理者最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之一,和Chef并列第一,采用率达36%,这更让红帽在自动化部署、大规模运维工作上有了一个巩固的滩头堡据点。

今年1月,红帽还并购了以轻量级容器平台着称的CoreOS,并计划将其整合到OpenShift平台中。红帽亚洲区成长与新兴市场副总裁黄育荣近日来台时透露,CoreOS将会取代红帽要抢攻IoT环境的容器操作系统Atomic Host,未来CoreOS会成为红帽抢攻边缘运算的本地端武器。

红帽手上还有一个经营了3年多的软件开发者计划Red Hat Developer Program,已有9百万名开发者注册,这是一个有别于开源社群的红帽自家用户专业社群。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获利的红帽,最大成长局限是支持团队的人力,所以,红帽想通过这个开发者计划,来培养能提供初阶或基础技术支持的人力,让自家团队聚焦于更复杂的需求,例如导入顾问服务或架构设计等。红帽甚至买下了一家云计算IDE工具,提供给自家开发者社群使用,要吸引他们更投入云计算原生应用的开发行列。

早在IBM并购红帽之前,红帽在今年年度大会上就强调,将以开放混合云战略作为未来的发展主轴,包括了要打造一个混合云基础构架,还要创建一套云计算原生应用的App平台,并且要致力于发展开放混合云构架所需的自动化管理机制。红帽手上的企业级RHEL产品,再加上新一代应用服务器平台产品OpenShift,都成了红帽结盟各大公有云的敲门砖,也积极和AWS、IBM和微软在云计算业务上结盟。黄育荣更直言,在混合云竞赛上,红帽最大优势就是已经获得三大云计算平台的认证,红帽产品可以可靠地在三大平台上执行,也等于是可以接触到三大云计算巨头客群的品牌。

IBM混合云部门资深副总裁Arvind Krishna在IBM官网上的说明,更清楚地披露了IBM为何要在此时并购红帽的原因。他指出,Linux是双栖企业内部和云计算的第一名操作系统,再加上容器和Kubernetes技术已经成为可以横跨传统应用和新兴云计算原生应用的通用技术。而并购红帽后,可以带给IBM的价值包括了,最大的开源技术产品线、创新的混合云平台,以及超大规模的开源开发者社群。正因如此,才让IBM可以成为混合多云(Hybrid multi-cloud)最大的供应商。

不过,IBM也很清楚,红帽这个品牌的价值,以及其在开源开发者社群眼中的地位,因此,也承诺,将维持红帽文化、领导团队和公司运行的独立性。如红帽首席执行官Jim Whitehurst未来将继续掌管红帽,直接向IBM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负责,同时,红帽将成为独立单位的形式来运行,并且会继续提供红帽品牌来进入市场。“红帽也将会像瑞士一样,成为云计算世界的中立国。”黄育荣在并购案宣布几天后的一场台湾企业活动中不断强调。

在云计算竞赛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IBM,正苦于寻找一个可以翻盘的强援。老牌开源品牌、知名新兴容器管理与DevOps平台产品,900名百万开发者社群、再加上与各大公有云的结盟关系,正是IBM愿大砸340亿美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