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亚马逊分别称霸音乐和出版业的绝技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网络对娱乐业的威胁,不仅包括长尾流程、盗版、创作者的势力提升而已。网络也促使零售平台兴起,而且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主要的平台上。

当然,一方面,这些新的零售商也对娱乐业有帮助,例如亚马逊销售很多书籍,也推出电子书事业。许多观察家也主张,iTunes挽救了唱片业,网飞开创了电视制作的新黄金时代。但亚马逊、iTunes、网飞在个别市场里的主导地位,也意味着片商、唱片公司、出版商无法再采取一种传统策略:谈判时,刻意让零售商相互较劲,以便坐收利得。事实上,现在的局势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

面对出版业 亚马逊“瞪羚计划”,猎取小型出版商

以出版商和亚马逊谈判的经验为例,尤其是小型出版商。一开始,小型出版商是亚马逊服务的一大受惠者,因为亚马逊提供其出版品难得的曝光度,那是他们无法从大型连锁书店获得的。但这种依赖也有代价,小型出版商开始依赖亚马逊的服务,到了2004年,亚马逊已经准备好充分利用那股势力了。布莱德.史东(Brad Stone)在《贝佐斯传》(The Everything Store)里提到,亚马逊内部把它和小出版商的谈判立场称为“瞪羚计划”(Gazelle Project)。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建议亚马逊“以猎豹追逐孱弱瞪羚的方式,来接触那些小出版商”。尽管亚马逊的律师后来把那个名称改为较不挑衅的“小出版商谈判计划”,但概念还是一样:都是为了压榨那些别无选择的出版商。亚马逊压榨那些出版商的一种方法,是要求出版商支付合作广告费。在实体书店里,出版商和其他的娱乐公司经常支付“合作费”给零售商,以交换零售店里的特殊展示空间及其他宣传活动。亚马逊在获取“合作费”方面又更进一步,它要求出版商拿出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来交换书籍出现在亚马逊搜索结果中的权利。

那对小出版商来说实在要求太多了。梅尔维尔出版社(Melville House)的业主丹尼斯‧强森(Dennis Johnson)决定挺身反抗恶霸。 2014年,他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去你妈的!”是我的态度,他们是在虚张声势,我才不会上当。”

不幸的是,亚马逊可不是在虚张声势。 2004年4月1日,就在强森对《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透露其立场并公开批评亚马逊“霸凌”手法的隔天,亚马逊把梅尔维尔书籍网页上的“购买”按钮移除。在利润微薄又无法从其他零售渠道回收亚马逊上的损失之下,梅尔维尔出版社同意支付合作费,于是“购买”按钮又出现了。 “这难道不是勒索吗?”强森后来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这么说:“今天要是换成黑手党做这种事,就是违法的。”

梅尔维尔出版社不是唯一陷入这种处境的出版商。据报导,亚马逊向每家出版社都获取合作费,不分规模大小,而且要求的金额似乎越来越高。 2004年是要求销售额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2014年是要求销售额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而且对小出版社的要求高达百分之十四。 《书商杂志》(The Book Seller)的编辑菲利普‧琼斯(Philip Jones)一语道尽亚马逊在图书行业里的双面刃角色,他接受BBC的采访时表示:“对出版商来说,最糟的情况可能是亚马逊消失;次糟的情况是,亚马逊在业界的垄断势力更加强大。”

进军娱乐业 iTunes让音乐付费,却助长苹果特权

当然,垄断市场的线上零售商令企业忧喜参半,不是出版业独有的现象。在音乐行业中,大家普遍认为iTunes解救唱片业脱离Napster的威胁,也避免唱片业依赖CD销售。美国唱片业协会的会长凯瑞‧谢尔曼(Cary Sherman)表示:“iTunes软件和其他平台的推出,使大家又能够轻易为音乐付费,也接受为音乐付费的概念。”但是在此同时,苹果的权力使它能够片面决定条件,甚至对强大的唱片公司也是如此。在《自毁欲望》(Appetite for Self-Destruction: The Spectacular Crash of the Record Industry)一书中,史特夫‧克诺佩(Steve Knopper)描述EMI公司发现苹果以一1.88美元销售酷​​玩乐团( Coldplay)的专辑《玩过头》(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而不是以12.99美元销售(双方同意的价格)时发生的状况。 EMI打电话到苹果抱怨,苹果公司的代表听完抱怨后,并未提议改价,而是说:“好吧,所以你要我们把专辑下架吗?”

娱乐业也必须考虑亚马逊、网飞等服务如今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们除了为内容创造宝贵的曝光度以外,也掌握了“谁买那些内容”的市场信息。例如,2009年NBC环球电视台的总裁安琪拉‧布罗斯塔德(Angela Bromstad)提到,iTunes在NBC新剧《办公室疯云》(The Office)的成功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指出,iTunes的数据提供NBC“另一种了解节目真正潜力的方式,而不是只看尼尔森媒体研究(Nielsen Media Research)数据”。她补充提到,要是没有iTunes的数据,“我不确定那部剧是否还能继续播出”。同样地,AMC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许‧萨班(Josh Sapan)也声称,让观众上网飞看《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前四季,使该剧第五季的收视率增加了两倍。

娱乐业的甜蜜毒药:线上零售商

根据现有的数据,如今在美国分别称霸图书、音乐、电影市场销售的线上零售商,比实体市场中前两大零售商合起来的市场占有率还大。线上配销商比实体配销商的势力还要强大,不仅是一种本土现象,也是一种全球现象。在实体世界里,企业在一国称霸的地位很少延伸到全世界,例如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实体零售商,但是在其他国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势力。相反地​​,称霸美国市场的数字配销商,在世界各地也保有主导地位。

以前网络销售只占总销售的一小部分,这种网络力量带来来的获利微不足道。然而,电影、图书、音乐的线上销售超越实体销售的时间点,分别是落在2008年、2012年、2014年。从此以后,强大的线上零售商就成了娱乐企业的心头大患。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几十年来,大型出版商、唱片公司、片商依赖进入障碍和规模经济来维持它们对行业的掌控力。但现在权力平衡已经转移了,换成大型的线上零售商玩同样的游戏,而且变成市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