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件事需国民本人到场办理 小国的数字化治理之道

“在爱沙尼亚,人民只有结婚、离婚、买卖土地3件事,才需要本人到现场办理。”爱沙尼亚前总统Toomas Hendrik Ilves自豪地说。 波罗的海三小国中的爱沙尼亚,虽然只有130万的人口数,数字化程度却是领先许多国家,并以数字治国闻名世界,爱沙尼亚前总统Toomas Hendrik Ilves 近日来台,分享爱沙尼亚数字治理之路。

早在2002年,爱沙尼亚政府便开始推行芯片身份证,让公民拥有数字身份,而在政府以法令大力推动之下,芯片身份证普及率高达97%,爱沙尼亚公民可以通过此数字身份证,访问2,500项政府提供的数字服务,其中500项是公部门的数字服务。

爱沙尼亚政府提供的服务,有99%已经数字化,除了结婚、离婚、买卖土地这3件事,需要本人到相关单位亲自办理之外,但凡缴税、投票、电子病历、出生登记、就学登记、就业、补助申请、驾照换发等所有事务,都能在线上完成。

Ilves 也提到,爱沙尼亚还有一套名为X-Road的国家数据库,其实是庞大的个人数据交换系统,人民在政府机关与私人企业留下的个人信息,都可汇集到X-Road数据库,只要经过人民授权同意,政府机关与企业就能通过X-Road数据库,互相调阅各个公部门、私部门独立数据库中的数据,当数据可以共享时,人民也无需再重复填写相同的个人数据,业务的办理也会更加快速。

以电子病历举例,有高血压的患者,其实需要长期服用药品稳定血压,但他可能不需要每次都要亲自到医院看诊,才能领取药物。这时,患者可以通过芯片身份证登录医院系统,医院通过X-Road数据库,就能从健康保险数据库调出患者的个人医疗纪录,远程开立连续电子处方签,病患再拿着电子处方签证明到附近的药局领药即可。连通医疗系统远程开立处方签,只要短短5分钟就能完成,Ilves说。

作为爱沙尼亚的前任领导者,Ilves强调,不止爱沙尼亚,只要是小国家,都要有将重要数据数字化,存放在安全地方的意识,否则当灾难一发生,过去传统的纸本数据都会一夕间消失殆尽,对整个国家与人民,要重建许多事情,会变得相当困难。

而爱沙尼亚数字化的强烈决心,更是在Ilves在任的6年间达到巅峰。而对于爱沙尼亚身为小国的困境,Ilves感触颇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沙尼亚被苏联占领,足足被统治了50个年头,直到1991年才正式独立。原本人均GDP与邻国芬兰一样的爱沙尼亚,在二战之后,人均GDP是芬兰的8分之1。

“芬兰当时有Nokia,我们只有传统的圆盘式电话,芬兰是自由的国度,但我们不是,所以独立后的爱沙尼亚,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决心。”过去曾是苏维埃政府后的第一位驻美大使,在网络兴起的时代,看见爱沙尼亚的转机。他认为,爱沙尼亚不该只看到基础建设,而是要看到数字上的建设,这也奠定了Ilves从2006年到2016年在任爱沙尼亚总统期间,主要发展的方向,也证明了他的远见,带领爱沙尼亚突破过去的困境,以数字国家的姿态,站上世界舞台。

不过,有数字化的愿景还不够。 “科技其实很廉价,任何国家都可以数字化,但是很多国家都没有政治意志,制定法律执行数字化。”Ilves点出,数字治国的难处并非采用技术,能不能坚定政策才是关键。

他进一步指出,政治人物必须再被重新教育,因为许多国家的政治人物其实都不懂科技本身,甚至是它能够带来的好处,但这群政治人物又是掌握政府决策的关键少数,所以与其花许多时间向他们解释科技,还不如重头教育,让他们理解科技的重要性,并好好正视,订定出政策以利实现数字化国家。

Ilves认为,一个国家要走向数字治理,绝对不是只有科技的层面就够了,法律、道德层面都要并重,最好让政治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此外,他也提醒,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显重要,也是持续数字化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