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如何改变生活?爱立信:活动规划不再看时间效率,而是能源成本

爱立信消费者行为研究室发布最新《十大消费者趋势报告》,聚焦应对气候变迁与创新科技塑造的未来生活。全球约55%受访者认为,气候变迁将为其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盼采用联网解决方案作为应对措施;另有约59%受访者认为,创新和技术对解决2030年代气候变化造成的日常问题至关重要。

这次访问针对全球30个主要城市,包含纽约、伦敦、东京、台北、曼谷、上海等地,超过15,000名AR、VR和数字工具的科技早期采用者进行调查。随着能源需求增加和潜在成本上升,超过60%受访者担心未来的生活成本会更高,在台北在这个比例高达77%。

台湾爱立信总经理周大企表示,“我们发现,台北在多项调查中皆高于全球30个受访城市的平均,凸显其对于气候变迁的关注。高达85%的台北受访者相信未来将出现智能信号定位器,在2030年代发生自然灾害期间可显示信号最佳的区域;超过八成的人认为,电信运营商将提供弹性订阅方案,在发生极端天气事件时持续提供网络连接。具备韧性的移动网络连接将是应对气候变迁的关键。”

爱立信消费者行为研究室《十大消费者趋势:气候冲击下的未来生活》1. 采用数字服务削减成本(Cost Cutters)

数字服务将有助于消费者在不稳定的气候情况下控制粮食、能源和旅行成本。超过60%的科技早期采用者忧心未来的生活成本会增加。

2. 不间断的联网服务(Unbroken Connections)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可靠且强韧的网络连接将变得更加重要。约80%的科技早期采用者认为,2030年代发生自然灾害时,将有智能信号定位器指出最佳的信号覆盖区域。

3. 从容移动(No-Rush Mobility)

随着气候法规和能源效率改变“弹性”(flexibility)的定义,一板一眼、严谨的时间行程也许将走入历史。约68%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基于能源成本,而非时间效率进行优化的计划程序来规划活动行程。

4. 人工智能安全防护(S(AI)fekeepers)

人工智能有望赋能某些服务,在天候难以预测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保护。近半数的科技早期采用者表示,他们将使用个性化天气预警系统来确保自身安全。

5. 气候塑造的全新工作形态(New Working Climate)

企业碳足迹限制、不断飙升的成本和数字化加速发展将塑造未来的日常工作形式。七成受访者可预见企业AI助理将负责规划交通、工作任务和资源,以尽可能减少工作相关的碳足迹。

6. 智能用水(Smart Water)

淡水在2030年代时可能变得稀缺,消费者希望能有更智能的用水服务,帮助其节约和重复利用水资源。近半数科技早期采用者表示,他们将在家中屋顶、阳台和窗户安装智能集水器,在下雨时自动打开以收集和清洁雨水。

7. 能源经济(The Enerconomy)

能源共享数字服务也许有助于减轻2030年代能源成本上升的负担。能源有机会成为新货币,因为65%的科技早期采用者预测,2030年代的消费者将可运用移动应用程序以发电量(kWh)来支付商品或服务费用。

8. 少即是多,以数字取代实体(Less is more digital)

过度消费实体商品既昂贵又易招致社会批评,未来数字替代品有望成为社会地位象征。去实体化(Dematerialization)的消费习惯也许会加速发展,三分之一的科技早期采用者认为,他们会选用推荐以数字替代实体产品的购物应用程序。

9. 虚拟自然宇宙(Natureverse)

2030年时,面对气候持续变迁与潜在的旅行限制,无需远游、在都会区体验大自然也许会成为常态。四成的科技早期采用者希望自己能通过虚拟旅行服务,身临其境地即时体验自然保护区或山林步道。

10. 气候欺诈者(Climate Cheaters)

受访者表示,由于物价上涨以及能源和用水配给,消费者将会设法回避更严格的环境法规限制。超过半数的科技早期采用者预测,网络黑客应用程序将可让人非法使用邻居的供水或电力。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