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在征才,会想到你吗?这样创建人脉的工作者,影响力最大

回想一下,朋友想换工作、找人才时,是不是也曾通过同事或朋友?研究数据指出,有八成五工作都是靠认识的人引荐。有没有创建人脉,可能也会影响自己是否升迁、创业是否获资金注资。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康纳曼(Daniel Kahneman)研究指出,大众偏好跟喜欢或信任的人做生意。

《人脉复利》作者蜜雪儿‧提利斯‧莱德曼(Michelle Tillis Lederman)说,“真诚的人际关系,能带来真正的成效”,强调人际关系与人脉在取得成功及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脉的效果这么大?《人际网络解密》解释,假设今天想打听消息,通常都先从自己的人际网络找。人际关系就像网络,人们会倾向从既有人际网络寻找可创建的新关系,逐渐向外延伸扩散,过程称为“优先连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 。当连接数量愈多,创建新连接的速度就愈快。

网络朋友最多的人可享受人脉复利效应

所以既有人际关系中,人脉最广的朋友,也会吸引其他人主动来创建连接,得到更多人脉,形成如复利滚动现象。《人际网络解密》表示,当通过既有人脉结交新朋友,将产生乘数效应:这条新连接,将与其他核心人士出现更多共同好友,关系也会更紧密。

而占据网络核心位置的人,容易有贵人协助引荐朋友,也更容易循线找到与重要人士的连接,滚出人脉雪球。人脉连接现象也出现在社群平台算法,像是推送“你是否也认识〇〇〇?”因对方是你朋友的朋友。

然而,人脉并不是换张名片、发送交友邀请就可以,需要创建关系。《复利的喜悦》作者高塔姆‧巴伊德(Gautam Baid)说,如果以真诚心态创建关系,那复利累计的人脉,将在未来打开喜悦的大门。

莱德曼也认为,真诚是好感度的关键,保持开放则是创建人脉的基础。真诚代表展现真实的模样,他人就会友善回应;最稳固的连接,其实是你真的关心且在乎的人际关系。

保持开放是要清楚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邀请他人反馈、乐于付出。创建关系,并不是要在人前演戏或筑起心墙。莱德曼提到人脉王的特质在于,他们虽然时常与人往来,但并非为了自己,而是替他人利益着想。

然而,如果双方连接没有信任基础,就不会有后续联系,莱德曼也提醒:“没有信任就没有连接。”

组织互信,可顺畅公司运营

人脉有时并不只代表创建连接,也包含已创建关系更深化信任。以领导者和部属为例,《高效信任力》作者之一小史蒂芬‧柯维(Stephen M. R. Covey)提到,他带领的柯维领导力中心要和法兰克林公司整合,但一开始苦不堪言。

为了让高层听见员工声音,规定管理层开会只能听不能发言,却不时听到错误解读、怀疑或指控,让柯维非常困惑。原因就在他忽略要和新公司员工创建信任,以为大家都知道他为人如何,导致虽然原来公司的员工信任他,新加入员工却抱持怀疑态度。

后来他主动提议,员工任何问题他都会回答,甚至对他的看法也行。他把决策背后的思维和理由告诉大家,终于信任感在某天会议逐渐创建,成效也扩散很快;他用同样方式和其他部门和单位谈话,短时间内取得整个业务单位的信任。

如果他人脸前没有真实反应和反馈,代表自己跟对方并没有互信,难以开诚布公。这种情况下,人脉创建也会受阻,因为对方不晓得你是否可信任。

从这故事也可看出,创建一个人的信任感,也会同时创建许多人的信任感,未必是一对一长时间个别经营的私人关系。就如他亲身体验,员工开会时和他创建信任关系后,消息马上传开,后续沟通时就非常顺畅。

巴伊德说,头几年可能不会看到多少因善意增值的效果,但随着时间过去,这些成效会呈指数增长,“你只要先踏出一步,最后你将会对创建的人脉量感到讶异。”

文明的最高形式,是以信任交织的绵密网络。(The highest form that civilization can reach is a seamless web of deserved trust.)

──查理・芒格(Charles T. Munger)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