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腰斩有感:不要看资本说了什么,要看资本做了什么

最近,手机商小米的香港上市案就要开始募股了。或许小米并不希望自己被称为手机制造商,而更希望市场称呼它生态系统平台,或者物联网公司——然后,在香港上市案当中,给给它比手机制造商更高的估值。

不过,沸沸扬扬讲了大半年的香港上市案,小米的预期估值从原先喊的1000亿美元一路往下修正到800亿美元、700亿美元,最新一波,根据路透社消息,低端甚至低至550亿美元。这相当于小米在最近一次的上市前私募的估值,540亿美元。

有个基金经理人说,人们买小米不是因为它的品牌,而是因为它很便宜。就像香港湾仔的那些3C卖场一样。如果要买小米的股票,也不会是因为它是小米,而必须是因为,它很便宜。

一:雷军说,小米手机的净利率绝不会超过5%,若有多的,就拿来反馈消费者。

有人说,小米的手机之所以能够“让利”,是因为它在中国发展,讲究的是先把市场做大再说。先把市场占有率卡下来再说。然后,再去思考如何从这些“死忠的消费者”身上,尻出钱来。这样想当然很对,小米的“物联网”产品销售占集团销售额比重不断上升,毛利率也终于从负值提升到今年首季的8%。只是8%。它向资本圈钱,再把这些钱“反馈”到消费者身上。

而它的产品真的一点都不贵。只是这样圈钱,当所有产品都已被穷尽,我想不透的是,它未来上市了,要怎么说服所有的投资人,集团毛利率有机会获得提升。

台湾有篇报导说,未来只有一种行业,叫做服务业。那篇文章以小米等等销售忠诚度的产品为例,说“企业若无法找到认同价值的人,杀价竞争只会更惨烈。”又说,“做牙刷的飞利浦与卖吸尘器的LG,不会想到对手竟是一家手机商。”

当然企业如果找不到认同它价值的人,杀价只会更惨烈。不过若企业本身的价值就是杀价,那又另当别论。不要忘了,小米就是率先跳下来玩杀价游戏的人。

当所有的产品毛利率都只是8%,或者10%,或者15%好了,我想不通除了先把所有对手用杀价竞争玩死玩残,然后再来独占市场坐地起价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完成像雷军所说的,“小米厚道了一百次,第一百零一次能赚钱的时候不厚道了,那小米到底是厚道还是不厚道?”

到了能赚钱的时候——还有什么厚道不厚道的?赚钱的,才是英雄。有句话说,不要听资本说了什么。要看它做了什么。

二、用向资本募来的钱玩残对手当然是老招。

靠免运费打得台湾电商苦哈哈的虾皮购物,背后的金主新加坡商SEA Limited手握中国资本;在比资本主义更资本主义的社会国家比如说中国,“小蓝杯”瑞幸咖啡的创办人钱治亚,就是先募到了10亿人民币,然后大声嚷嚷说自己要干掉星巴克。

靠的是什么?是补贴,是买一送一,是“烧资本”。瑞幸最近甚至对星巴克提告,垄断咖啡市场与妨碍竞争。在广大的咖啡市场告一家零售商垄断。让人不由得嘴角上扬。然后另一厢,钱治亚说,“瑞幸咖啡已经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六月的新一轮融资已经箭在弦上。是的,一月才成立的瑞幸咖啡,10亿人民币已经烧完了。

三、这是我的偏见。但在中国做生意,许多人求的不过是募一大笔钱,靠补贴把竞争者都玩残,然后市场就全拿了。公司有没有赚到钱已经不重要,先从资本市场圈钱才是王道。他们甚至不必搞垄断,只要竞争者没有了,市场自然就是你的。

但是圈了钱,然后呢?虾皮购物有赚钱吗?瑞幸咖啡有赚钱吗?小米,有赚钱吗?

四、当然台湾人也不要笑别人,人家是向资本市场圈钱。台湾的新创零售服务业呢,则是向加盟主圈钱。没有更好,说不定还更恶质一些。

五、资本的故事,全球大抵说起来都是差不多的。尤其在网络时代,通过高额补贴——以及“人是英雄钱是胆”的资本准则——获取爆发式的扩张,在中国的网络资本主义领域,更是典型中的典型模式。

但这样的模式,连说辞也越来越见千篇一律:“物联网”,“大数据”,“AI分析消费者行为”,“网络集客”⋯⋯仿佛网络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目的。但网络,应该是工具,是过程,而不是终点。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最终还是应该回到创新、品质、与技术的钻研。像iPhone之于苹果,像3纳米半导体工艺之于台积电,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之于卢浮宫。

而毛利率47%–50%的台积电一年赚100亿美元——刚好是小米原预计通过香港上市从资本市场募集的金额——它的市值“只是”1900亿美元。小米用的,甚至是台积电所生产的芯片。

资本是盲从的。但资本也是雪亮的。资本的盲从在于,每一个基金经理人,如果不在小米下单,就会被自己的老板问——它是小米啊,你为何不去认购。资本的雪亮则是在于,获得中国A股散户追捧的郭台铭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已经被卖得一屁股。

不要看资本说了什么,要看资本做了什么。

是的。不管小米说自己是系统商,是生态系统,是物联网服务商,都很好。当它的估值已经被修正到了第一上市的楼地板540亿美元,就意味着,在资本的眼中,小米不多不少,就是一家如假包换的手机制造商。

有梦最美。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