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祸首,MIT:马马虎虎的技术

科技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收入不平等似乎是进步的代价。美国经济学家分析发现,自1980年以来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可归咎于自动化取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称这些“马马虎虎的技术”让许多低教育程度的人愈赚愈少,但企业与高端管理人却愈赚愈多。

几十年前机器人认为是未来技术,减轻人类工作量并促进更简单、无压力的生活。但半自动和全自动机器人出现,并没有让人类释放双手过悠闲的生活,而是加剧现有劳动力和收入差距。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家Pascual Restrepo刊登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量化自动化对美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使用美国经济分析局1987~2016年49个行业人力劳动使用程度的统计数据,以及当时采用的机器和软件数据,还使用之前编制的1993~2014年美国采用机器人数据。

结果发现自1980年以来,美国有大学和研究生学位的人经通胀调整后收入大幅上升,没有高中学历的男性经通胀调整后收入下降15%,自动化占收入扩大增长一半以上,自动化将没有高中学历的男性工资降低8.8%,没有高中学历的女性工资降低2.3%。作者表示,自动化单一变量解释从1980~2016年群体不平等之间50%~70%的变化。

光是采用技术取代工人,无论自助结账机、调用中心系统、装配线技术还是其他设备,过去40年,受教育程度高和低工人的收入差距显著扩大。特别是自助结账,作者将这类型工具称为“马马虎虎的技术”或“马马虎虎的自动化”,认为此类创新有利公司财报,但对服务业员工不利,导致他们失业,对企业来说也不会提高生产力。单就这种技术而言,是劳动力转移设备,而不是提高生产力设备,且会对低技能服务人员产生相当大的分配效应。

中心概念点是,自动化与其他创新不同,创新技术应会提高生产力,也会产生巨大生产力收益,但不会造成分配效应,而自动化会有很大分配效应,却没有生产力效应。

简言之,自动化有可能取代低收入劳工,同时增加企业与高端管理人员的金钱反馈。多年来,学者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失业同时采用自动技术,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呼吁机器人税,估计有效的机器人税可能在1%~3.7%,认为此区间机器人税可鼓励企业留住人类员工,同时补偿政府因裁员损失的部分薪资税。

(首图来源:Flickr/Hazel Nicholson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