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时代来临!Imec最新半镶嵌集成方案提供埃米制程微缩技术

本周IEEE国际电子会议 (IEDM) 上,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 (imec) 发布了最新的半镶嵌集成方案,通过导入VHV绕线技术 (vertical-horizontal-vertical) 来实现4轨 (4T) 标准单元设计,加速组件微缩。

Imec表示,该半镶嵌制程成功将标准单元在中段制程的端到端间距 (tip-to-tip;T2T)微缩至8纳米,不同组件层的边缘还能完成自对准。设计人员可通过这项微缩技术来实现更紧密的标准单元堆栈,与5轨设计相较,面积减少了21%。这套创新的布线方案搭配半镶嵌集成制程,将能逐步推进逻辑组件的微缩蓝图,迎向埃米时代。

Imec指出,长久以来,中段制程采用单层接点的设计来连接前段制程 (FEOL) 与后段制程 (BEOL)。但到如今,中段制程的组件层逐渐增加,例如包含Mint金属层与Vint通孔层。这些组件层将源极、汲极与闸极的电信号传输至局部导线层,或是反向传输。

Imec近期推出了一套创新的标准单元布线架构,取名为VHV,通过在中段制程增设一层组件层 (M0B) 来实现4轨设计,加速组件微缩。利用这项技术,标准单元的前三层布线采用VHV设计,而非5轨标准单元所用的传统HVH绕线设计。不过,这项创新的双层VHV绕线技术在制程集成方面极具挑战,主要原因是4轨标准单元之间的边缘较为狭窄。在中段制程,相邻的M0B层导线端点必须紧密相距,相向的两条通孔 (VintB) 边缘也需清晰的轮廓分界,所有间距都至少在顶部Mint金属层的关键尺寸 (CD) 之内。预期未来技术节点,我们必须将导线的端到端间距与通孔层的间距从24纳米逐渐缩短至8纳米。直接蚀刻已经无法实现这项目标,因此需要改用自对准图形化策略。

而在2022年的IEEE国际电子会议 (IEDM)上,imec展示一项双层半镶嵌技术,用来实现紧密相邻的标准单元图形定义,其中进行一次直接金属蚀刻。Imec纳米导线研究计划主持人Zsolt Tőkei表示,大致来说,我们先用传统图形化技术,制出连续导线与较宽的通孔,接着制出两层金属层,随即把这些组件层一分为二,将位于顶部、间距为16nm~18nm的Mint金属层作为硬光罩,完成最后的图形化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实现Mint、VintB与M0B三层组件层的同步自对准。通过以钌金属制成的双层测试组件,我们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通孔的平均关键尺寸仅有10.5nm,M0B层的端到端间距也只有8.9nm。 导线电阻与隔离特性等初始电性特征分析也协助进行了结构验证。

Zsolt Tőkei接着说道,这项VHV绕线技术将是实现A10、A7、A5、A3等埃米技术节点的关键微缩技术,有效缩短标准单元的间距。甚至还能用于新兴的组件架构,像是纳米片、叉型片与互补式场效晶体管 (CFET)。通过在中段制程导入以往用于后段制程的半镶嵌技术,我们现在也找到了集成这项绕线技术的方法。但这还需要更详细的研究。为此,imec正在进行全新光罩设计的下线制造。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