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碳排占全球7%!台泥、亚泥吁“法规松绑”加速低碳水泥发展

台湾建筑研究院与台湾循环经济学会今日举办“台湾循环永续,水泥迈向净零论坛”,会中以提高替代原料与燃料比率是水泥产业减碳大方向,并以国际的5C(熟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碳化)策略,作为台湾水泥产业的借鉴,而台泥和亚泥也在会中分享低碳水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董事长简又新表示,各国陆续宣示2050净零碳排,水泥产业因为制程特性,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量较高,碳排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7%,全球水泥与混凝土协会(GCCA)提出2050年水泥和混凝土的净零排放的路径图,承诺10年内将混凝土碳排量减少25%。

行政院环保局副局长沈志修表示,2050净零碳排是必需要做的转型,虽然水泥产业有优势存在,但制造过程产生废弃物必须处理,关键在于资源循环,作为水泥的燃料是一定要走的路,因此环保局成立“资源循环办公室”,期望带动台湾低碳水泥的发展。

台湾循环经济学会理事长吕良正分享,欧盟通过CBAM碳边界调整机制法规,预计2026年正式实施,未来欧盟对进口到当地的碳密集型产品,将依据碳排量,进口商必须完成采购相对应的CBAM凭证,因此寻找水泥的替代原料、替代燃料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参照各国的做法,吕良正表示,日本水泥产业2020年生产每吨水泥已经可以去化460公斤的废弃物,台湾目前仅200多公斤,而美国则用回收材料替代原材料生产低碳水泥和混凝土,至于德国则用粉碎混凝土当作碎石和沙子的替代原料。

吕良正指出,目前日本水泥业减碳趋势采用的卜特兰水泥,主要是由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4种氧化物组成,取自大理石、黏土、硅矿、铁矿砂等原料,因此善用含4种元素的废弃物,可以用来替代天然矿石。

吕良正强调,全球水泥产业的中期减碳目标是2030年前,增加热料替代飞灰、煅烧粘土、水淬高炉炉渣粉和石灰石粉,长期目标则是2050年前,减量38亿吨碳排量,通过生产熟料的节省、混凝土生产的效率、水泥和胶结材料的节省、再碳化、碳捕捉利用、设计和施工的效率的5C策略,以及电力的去碳化来实行。

台泥副总经理王建全分享,水泥的工艺制程已到极限,台泥热效率更是做到亚洲第一,胜过欧洲和日本的水泥,但是因为受到很多标准规范和使用限制,达到2050净零碳排的过程中,所有减碳都必须符合“经济可行性”和“市场接受度”,否则怎么减碳都没有用。

王建全表示,水泥产业的减碳方法有很多,像是非洲水泥厂有新型的煅烧粘土,但是为什么台湾无法使用,因为减碳不是喊口号,所以必须因地制宜,若是台湾使用非洲的替代燃料,但是因为运输产生更多碳排,那就没有意义。

王建全指出,水泥为台湾十大排碳产业之一,主要碳排来自前段原料、燃料与窑炉制程,目前亟需减碳的原料和燃料替代,并改善制程技术,以及相关法规的诉求,像是CNS 61水泥标准规定卜特兰水泥总添加物函令必须小于5%,但在去年放宽到10%,便是有利循环经济的对策。

谈到低碳水泥的发展,亚泥副总经理张志鹏分享,水泥具有滞留时间长、温度高、搅拌力强三大优势,可以让所有废弃物调配成水泥,但台湾水泥业减碳的速度比较慢,主要是跟政府和法规有关,但是导入循环经济的环境效益高,包括使用替代燃料和原料降低碳排、减少开采天然原料和燃料耗用需求,并为政府及产业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

张志鹏表示,亚泥积极推广低碳水泥的使用,目前观察国际做法之后,目标三年就有望与国际接轨,而且目前是台湾唯一生产低碳墁砌水泥和卜特兰石灰石的水泥企业,同时积极研发碳捕捉再利用,期望通过低碳制程做到低碳混凝土和负碳混凝土。

为加速低碳水泥的发展,张志鹏建议,政府应带头使用低碳水泥,鼓励公共工程采购,并加以调整不利于低碳产品使用的税制,例如一般较高排碳的卜特兰水泥货物税每吨320元,而其他低熟料占比的墁砌水泥、混合水泥货物税440元反而较高,实不利低碳水泥的推广。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