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部成本纳入公司运营考量,节能减碳不再只是口号

ESG是近年来逐渐取代企业社会责任(CSR)指标;意指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面向,须符合降低环境冲击的多项条件,包含环境保护、劳工福利、追求公司利益提升等;同时,也必须顾及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台塑集团于2021年提出将跟上205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企业设置的项目与调度有没有贴近目标?环保团体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台塑于2022年6月9日举办股东会,多家环境保护与倡议团体,以购买零股的方式取得股东会入席资格,借此直接对台塑集团在环境永续及减碳方式提出质疑。台塑提出逐步改善减碳的长期目标,却跟联合国要求于2050年提出的减碳目标相差甚远;而回应减碳的解决方式,却宣称要投注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碳捕捉以及碳足迹衍伸的碳费购置。且在国际发展与碳排放评比的“气候行动100”的企业推动项目内,台塑各项执行指标仍有非常多的努力空间。

当科技公司Google喊出2030年要达到产品零碳排时,苹果也在去年产品发布会立下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从能源使用、原料开采等,理解到生产过程造成的污染与能源耗损,这些改变不只获利盈余多寡,而是能否创建良好企业品牌形象,甚至对于环境友善都该抱持积极态度。台塑四大公司(俗称台塑四宝,即台塑、南亚、台化、台塑化)碳排就占台湾企业将近五分之一(2020年排碳量),再加上其他同质企业总合便超过30%,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43%目标差距甚远。

(Source:绿色公民行动联盟)

欧盟提出2026年全面征收碳排放费用(又称为碳关税),而台湾仍在定价范围谈不拢,据OECD研究指出,每吨排放要收到30欧元以上,才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全球将提高碳定价,而依赖科技产品出口、拥有许多石化产业的台湾,碳排放收费的政策将在2025年上路;就算企业决定将设备和制程更新以降低污染排放,缴纳碳关税势在必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改变,为环境与资源提高支出与代价,是迈向未来永续发展的趋势。

台塑为台湾领头石化及燃料、化学产业公司,生产过程污染应一并于公司成本考虑,如购置碳权以期征收碳费,而这也在ESG视为公司驻重要的评估指标,从CSR、SDGs到ESG,我们将许多外部成本纳入运营考量。征收碳权给碳费也纳入了产业成本。加上能源费用越来越昂贵,公司经营将会越来越困难。当提高利润的同时,生产成本对于公司影响将会越来越重要。购置碳权不再是权宜之计,从生产源头与流程改善,才是公司永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