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消耗太快,雷神刺针导弹产量赶不上需求

自乌俄战争开打两个月以来,美国已运送了超过1,400枚刺针导弹到乌克兰帮助乌军抵抗,但由于美军自己已多年没有采购刺针导弹,因此生产商雷神公司在库存告急下,需重新设计部分电子系统才能再生产新导弹,进程上相当急迫。

从1978开始服役的刺针导弹,最后一批升级版C/D型在1987~1991年量产,之后1996年的E型和2002年G型,都是从库存的C/D型改良而来。

雷神首席执行官海耶斯(Greg Hayes)在回应媒体访问时表示,美军已将近18年没有采购任何刺针导弹,因此现有E/G型刺针导弹内的寻标系统,许多零部件已出现商源消失问题,目前库存的零部件数量也快速减少,雷神需要重新设计寻标系统才能提高产量。

除了商源消失问题外,雷神员工和生产设备近年来的主力,都放在更高端的导弹产品,例如战斧巡弋导弹和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等,刺针导弹的人员和自动化设备都相当不足,也成为提升产量的难题之一。

美军原本希望能在今年内就可提高刺针导弹产量,但雷神表示由于重新设计寻标器和调整生产线需花费许多时间,最快得到2023或2024年才能产量全开。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Kathleen Hicks)表示,政府将尽可能协助雷神进行产线调整的困难,希望能以最短时间内拉高刺针导弹产量。

此外,为了取代服役数十年的刺针导弹,美国五角大厦也在近期发出了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开发招标书,期望各家厂商在2023年提出新型导弹设计,不过外界预估新一代导弹至少要等到2028年才能正式服役。

美军近二十年来的反恐战争中,对刺针导弹需求极低,以致于对野战防空系统的更新相当迟缓,直到近年为了应对大国竞争战略要求,加上俄乌战争的庞大消耗,才赶快推出了M-SHORAD和DE M-SHORAD短程防空系统,及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开发案。

(首图来源:Christopher O’Quin, US Marine Corp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