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音速导弹令敌人忧心,简单解构性能与研发挑战

俄乌战争开打,当地成为各国新一代武器的最佳测试场景,新型无人机、地对空导弹、反战车导弹纷纷出笼,展现最新研发结果。最近战事俄罗斯首次采用代号“匕首”极音速导弹攻击乌克兰,这号称飞行时速超越音速5倍以上,且能1小时内攻击全世界任何目标,且目前没有任何装备能拦截的新型武器,一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外媒报道,极音速导弹就是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6,174公里(约3,836英里),也就是超越音速5倍。高速飞行下,代表敌方发现导弹来袭后,仅有短时间反应甚至拦截。虽然传统洲际弹道导弹(ICBM) 弹头重返大气层的准攻击阶段,飞行速度就超过音速5倍,但已难改变驶向,没有太多机动性。

新极音速导弹与洲际弹道导弹不同,发射后仍有改变驶向的可能,弹性与灵活性更高,不受敌方拦截,生存性更好。就目前来说,极音速导弹构造大致分为两种,首先是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发射到太空后,采类似传统洲际弹道导弹模式重返大气层,再借滑翔飞行器构造随机飞行,欺骗敌方防空雷达逐步接近目标,最后攻击。另一架构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CM),虽然速度不如HGV快,仍能以极音速飞行,并以传统巡弋导弹低空飞行让敌人无法侦测拦截,几乎没有时间反应。

不论哪种构造,对研发人员都是巨大的挑战。一是以如此极速飞行,与空气摩擦生热是关键。摩擦生热温度可能瞬间飙至2,200°C(3,990°F)。经典超音速飞机如SR-71战略侦察机、米格25战斗拦截机的钛金属,1,670°C(3,040°F)就会熔化,要打造极音速导弹外壳,材料与制程都要到新层次。

另一方面,高价导弹的通信引导也是关键。导弹飞行时高温会在弹体周围形成一团“等离子体”超带电粒子,普通无线电信号很难穿透,像航天飞机或载人火箭重返大气层时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与地面联系中心通信通常会中断。极音速导弹引导通信如何克服障碍,考验研发人员的智慧。

即使研发难度很高,各国仍竞相投入,因极音速导弹的超高飞行速度给予防空系统极大压力,各国防空网络统统被打破,必须重新思考防空模式。虽让具极音速导弹的一方掌握优势,也使有优势的国家有机会打胜仗。

(首图来源: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