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亮的恒星,银河系内棕矮星隐藏数量比想象中多

宇宙中有一种天体,不完全是恒星也不完全是行星,它们被称为棕矮星,质量站在气态巨行星的顶端,但又没大到足以维持核心的氢融合反应。过去研究曾认为棕矮星数量比预估中还少,但天文学家最近重新观测,指出这类天体数量比想象中还要多。

说棕矮星是宇宙中尴尬又别具魅力的存在并不为过,这类天体质量介于恒星与大质量行星之间,其形成机制困扰了科学家多年,究竟是像正常恒星一样从分子云的重力坍缩中诞生?还是像行星诞生先不断累计质量,直到拥有足够重力后再把周边气体吸过来?2018年时,一组包括台湾中研院与美国天文学者的团队带来了关键发现,指出棕矮星更类似于一般恒星的形成。

按照光谱分类,棕矮星属于相对低温的M、L、T或Y型,颜色可能有橙色或红色,但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棕矮星都很黯淡,而随着年龄增长,棕矮星在不同波长光下的亮度也会发生变化。

然而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Davy Kirkpatrick团队却发现一个名为WISEA J153429.75-104303.3的棕矮星很奇怪,它的某些波长很微弱,表明它非常冷且很老,但在某些波长又异常明亮,表明温度偏高,这与迄今为止在银河系发现的2,000多颗棕矮星都不相似。

研究人员称WISEA J153429.75-104303.3年龄可能达100~130亿岁,至少是其他已知棕矮星平均年龄的2倍,也就是说它可能在星系更年轻且具不同化学成分的时期形成,进一步说明银河系附近可能有更多古老棕矮星潜伏。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与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数据,团队确定该物体距离地球约50光年,且移动速度达每小时80万公里,比其他已知的棕矮星都快得多,代表它可能已在银河系周围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过程中曾被大质量物体引力加速。

为了找到更多古老棕矮星,研究人员也许不得不改变搜索这些物体的方式。

(首图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