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发布全新制程节点命名规则,2024年开始2nm节点量产

Intel在Accelerated加速日活动中,发布了全新制程节点命名规则,能够避免与其他芯片厂的产品比较时需要转换的困扰,让制程节点名称更加明确。

先前笔者在《半导体制程怎么命名比较好?Intel:遵照摩尔定律走就对了》一文中,提到Intel过去在为晶体管制程节点命名时,主要依据为与自家过去晶体管密度相比,但这种命名方式已经与业界现况脱节,导致在命名上吃闷亏的情况发生。

举例来说,在与竞争厂商接近技术水准的制程下,Intel的命名为10nm节点,而竞争厂商却采用7 nm节点的名称,让合作伙伴与消费者在采购时容易产生混淆。

在这次的活动中,Intel宣布将更改未来晶体管制程节点的命名方式,但不会溯及既往。先前称为10nm Enhanced SuperFin或10nm的未上市产品,将改采“Intel 7”的名称,通过提升应力、较低电阻材料、新颖高密度曝光技术、简化结构,以及使用更多金属层等方式,达到布线与FinFET优化,让电力效率能较先前的10nm SuperFin提升约10%〜15%,并将应用于计划在2021年底推出的Alder Lake处理器,以及2022年首季量产的Sapphire Rapids数据中心处理器。

下个时代的制程节点为先前称为Intel 7nm的“Intel 4”,将全面导入极紫外光(EUV)微影技术可以带来较Intel 7高出20%的电力效率,预计将于2022下半年量产,并随2023年的Meteor Lake和Granite Rapids处理器出货。

“Intel 3”则较Intel 4提高18%电力效率,并完成更高的晶体管性能改进,实例密度更高、性能更高的组件库、提升本征驱动电流、降低贯孔电阻的优化互联金属层,预计于2023下半年开始生生产机制造。

在这之后的“Intel 20A”则改采埃米(1nm = 10Å)进行命名,并导入我们先前介绍过的RibbonFET(Nanoribbon),以及业界首次实例的背部供电PowerVia技术,能够降低漏电问题,并提升芯片内的信号强度,发挥提升性能、电力效率的功效,预计将于2024年逐步量产。

Intel过去因为制程节点的命名方式与业界不尽相同,让人误会技术落后,吃了不少闷亏,所以将在下时代产品改变命名方式。

Intel也将持续精进Foveros封装,推出Foveros Omni技术,支持芯片与芯片连接与模块化设计,提供不受限的灵活高性能3D堆栈能力,允许混合多个顶层芯片块与多个基底芯片块,以及横跨多种芯片厂节点的分拆芯片(Die Disaggregation)设计,预计将于2023年量产。

Foveros Direct技术则为直接铜对铜接合技术,可以降低互联电阻,打破芯片制造终点与封装起点的界线,能够完成低于10微米的凸点间距,进而提升3D堆栈的互联密度,同样预计于2023年问世。

此外,Intel也在活动中再次提及IDM 2.0策略方针,以及强调Intel能够集成硬件、软件供应,并具有大量生产能力等优势,企图巩固半导体一哥的地位。

Foveros是Intel推出的3D堆栈解决方案,Meteor Lake处理器将会是采用Foveros的第二时代产品。

Intel表示目前他们正与半导体工具机厂商ASML紧密合作,研发下一时代的高数值孔径EUV,并有望获得业界首套量产工具,并在Intel 20A问市之后,持续改良RibbonFET技术,计划于2025推出Intel 18A制程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