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版侏㑩纪公园,你不知道的温血恐龙

有人说“失去的最美”,应用在生物研究似乎也如此。灭绝的恐龙总是激发人类想进一步了解、甚至还原它曾经存在的世界,就如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然而事实有可能颠覆人们想象,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真正的侏㑩纪公园场景或许在北极,至于恐龙是冷血动物的说法只是误会一场。

误会大了!恐龙可能不冷血

人们对于灭绝的恐龙总有各式各样既定印象,例如从酷似爬虫类的外形看来,认定恐龙一定是冷血的变温动物,而它们体型如此巨大,也认为代谢应该相对缓慢。不过恐龙是“冷血”杀手的论调,近年逐渐遭受挑战。

2020年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分析恐龙的蛋壳化石,通过观察化石内的炭、氧原子排序,推算出恐龙妈妈的体温,结果发现,多数恐龙的体温都比外在环境高,显示恐龙冷血的说法可能是误会一场。

如今这新论调获得进一步支持。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6月刊登研究指出,阿拉斯加最北端发现的恐龙宝宝化石,显示这种史前生物终年生活在北极,且可能是温血动物。

电影侏㑩纪公园选错场景?

当你想象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的恐龙栖息地时,脑海大概会浮现充满翠绿植物、炎热又潮湿的地方。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些史前爬行动物也曾在寒冷气候嬉戏,甚至远至北极。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阿拉斯加大学北方博物馆(University of Alaska Museum of the North)馆长德鲁肯米勒(Pat Druckenmiller)说,约7千万年前的化石,来自至少7种恐龙,有的已孵化,有的还在蛋里。过去科学家未曾发现恐龙的巢穴在如此北境的证据,这项研究有助颠覆从前认为恐龙是巨大冷血爬行动物的假设。

为什么恐龙可能不是冷血动物?德鲁肯米勒表示,如果这些恐龙要繁殖,就要在当地过冬,且势必得应对一般认为和恐龙存活并不相当的生活条件,例如冰冻和大雪。

因此想在北极黑暗的冬天生存,这些恐龙就不能像蜥蜴靠晒太阳温暖身体,“它们有一定程度的温血性”。

温血的恐龙和人类更接近?

这些化石的发现地点,是在阿拉斯加北坡(North Slope)科尔维尔河(Colville River)的陡峭山崖,科学家计算当地年均温约摄氏6度,意味着冬季会降雪。在白垩纪时期,这里一年有长达4个月的完全黑暗期。

称为“王子溪组”(Prince Creek Formation)的发现地,对现代了解古生物学至关重要。其他科学家也曾在此发现驰龙科(dromaeosaurid)恐龙宝宝的颚骨,并在去年发布于《PLOS ONE》期刊。

研究共同作者、南方卫理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古生物学家菲欧里洛(Tony Fiorillo)说,这种肉食性小恐龙可能只有小狗大,不能长途跋涉。他表示,这项新研究强化恐龙常年生活在北极的可能性,因此不可能是冷血动物。

了解这些巨大的陆生动物是科学界至关重要的事之一,知道恐龙是冷血或温血将改变人类对它们的认知,并了解当年恐龙如何与环境交互,甚至最后如何灭亡的历史。身为大自然残酷演变下幸存的人类,让世人更了解曾经的史前地球霸主,应该是我们对恐龙唯一能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