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差不多,有人干劲十足,有人痛苦万分,为么呢?

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观察身边的同事,也许会发现几种人:有些人仿佛不知「Monday blue」为何物,每天都很开心愉快。虽然工作上未必事事顺心,但是他们不会摆臭脸、不爱抱怨,而是以解决问题为要务。别人看来总是觉得好奇:「明明工作这么多年,哪来这种干劲?」

img-1478357057-37321

有些人则是每天都过得像 Monday 一样 blue。工作对他们来说,就只是工作,是乖乖在办公桌前坐满八个小时的例行公事。他们的工作效率也许不差,也不会犯什么大错,却莫名其妙让人觉得他们全身上下散发出懒倦的氛围。

还有些人对工作虽然很积极,表现也很好,但是心里总想着:「只要把别人踩下去,我就出头了。」这些人不喜欢「输的感觉」,所以即使面对自己的后辈或同单位的同事,仍然保持很高的警戒心;就算有疑问,也不想请教别人,更别说是把自己所知道的诀窍分享给大家。

明明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从一件事中学到十件事的经验学习法则》开宗明义地说,这是「经验学习力」不同所导致的。简单来说,所谓的经验学习力就是:重视适当的「观念」和「关系」,工作时懂得「挑战、反省、乐在其中」,就可从经验中学到许多事情。

出社会之后,我们都是靠着「从经验中学习」而成长,但不代表「有经验就一定可以成长」。经验学习力的高低,除了会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面对工作的态度,还会左右未来职涯成长的速度!经验的累积虽然能让我们熟悉工作流程、在脑中建构如何解决问题的「资料库」,但就像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技能也不断汰旧换新,如果因为昧于现实或无谓的面子问题而疏于更新脑中的资料库,使得思考和做法僵化,经验学习力跟着低落,就会渐渐跟不上时代。

至于作者所说的「挑战、反省、乐在其中」,我其实是很有感觉的。

自己学了十几年的琴,刚开始练习基本功的时候,每天都觉得好无聊,觉得老师为什么不教我很厉害的曲子?那才是我想弹的东西啊!但是熬过了这段时期,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乐曲时,才知道基本功如果扎实,不但手指会更灵活、读谱会更快,而且身体也比较不容易因为不当的姿势而受伤。

但练琴不是只有这样。面对一首曲子,先要熟悉乐谱,接着分析乐句和曲式,并找出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要了解乐曲的情绪,再想办法用自己的手演奏出这些变化与转折。做到这些之后,还要能够分辨怎样的演奏方式和情绪才最适合,不断进行细微调整……说起来真是麻烦得要命的一连串过程,身体很累,脑袋更累。但就是要度过层层关卡,才能成为耳朵所听到的「美妙的音乐」。就连那些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在舞台上演奏时,每个音符也都是经过一连串思考转化而成的。

工作亦如是。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有所表现,进而得到拔擢,或是负责更重要的任务。但问题是,工作内容很无聊,都是一些例行事务,根本没有什么表现的余地。这也是许多年轻人在面对工作时,最难克服的一关:「这种工作让我看不到未来。」有时我不免想:或许这个社会太讲求速效了,太要求立竿见影的成果,却没有让大家知道重复练习和耐心沉潜的重要性。

看似枯燥的工作背后,可能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为什么」存在。 「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当自己有能力进一步思索这些原因,甚至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单位的连系时,才有可能看清自己这「一发」如何「动全身」,也才能窥见工作的价值所在,找出更好、更正确、更有效率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挑战比目前难度更高的工作。更何况,一个连分内事都做不好,也没有品质可言的人,要如何说服别人交付更重要更复杂的事务?

工作不该只是糊口的工具,也不该只是磨光斗志的东西,应该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探索的内涵。没有什么工作是一开始就有趣的,但能从不有趣中找到趣味,才叫厉害!

对你来说,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