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网络时代的人际疏离,澳洲社区发起“什么都不买”运动!

在网络化的繁忙时代,人们很少有机会与邻居交互,甚至连邻居是谁都不知道。为了促进交流,澳洲有不少社区发起“什么都不买”(buy nothing)运动,借由交换物品的方式,促进社区社群的发展。

通过交换物品,促进邻居间的交互

什么都不买运动组合了零废弃运动与社区建设运动的概念。参与“什么都不买”活动的人,会被加到一个Facebook群组;若有不要的东西,可以在该群组发文,让需要此东西的人认领,达到杜绝浪费、节省资源的目的。

但撮合资源并不是该社群的主要目的。社群管理员Zoe Bowman认为,很多人刚加入该社群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的东西给第一个在贴文留言的人,而不是等更多人留言之后再做选择。Bowman说道,这种做法“太过交易化”,应该要让更多社群的人留言,说自己为何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而赠与者也可以通过有趣的交互,例如请留言者分享自己的宠物照片,或者是讲个笑话,再把东西送给宠物最可爱或笑话最好笑的人,以达到该社群“促进邻居交互”的主要目的。

另外,一旦群组规模过大,超过1000或1500位成员时,就会被分割成较小的群组,而且人们一次只能加入一个群组。Bowman表示,“hyperlocal”(意指关注当地议题,以社区为核心的概念)始终是什么都不买运动的目标,确保人们与邻居的交互品质。

这些能用的物资,是否应该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然而,有成员点出该群组的一些问题。Anton Schirripa表示,有些交易的物品很奇怪,例如用了一半的调味品。Gemma Hardie则认为,不应该把自己不要的“垃圾”给别人。Hardie说明,自己加入这个群组,是希望能降低浪费,但很多人消费了太多东西,却常常不考虑这些东西的来源。

另外,Hardie也对该群组提出道德疑问:“这些可用的二手物品,应该要在这种“中产阶级”群组流通,还是要把它们给真正需要的人?”Hardie表示,真正有需要的人,通常不会在这种群组内。

虽然有些争议,但“什么都不买群组”的确提供人们与邻居的交互契机,也降低了资源的浪费,这种创意做法,为网络时代的疏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The Guardian》、《Buy Nothing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