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传砸千亿收购美国软件大厂,能赶上对手Sony、日立吗?

有着百年历史的日本大厂Panasonic,据传将以7,000亿日元收购美国供应链软件公司Blue Yonder,预计将创下这家公司过去10年来最大宗的收购案。

根据《日经亚洲》报道,Panasonic决定收购Blue Yonder的原因在于,对于多年以硬件为主的低利润营收结构唤起了危机感,期望借助软硬结合为产品增值,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创造稳定的长期收入。

目前Panasonic官方对这则消息不置可否,仅对外回应这并非公司公布或决议的事项。

对一般台湾消费者而言,Panasonic会令人联想起冷气等家电商品,不过这几年Panasonic已将重心放在供应企业端上,例如为特斯拉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就是核心业务之一,并是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第三大厂,仅次于宁德时代及LG化学。

Panasonic近年将重心转向企业端业务,于美国超级工厂为特斯拉供应电动汽车电池也是核心业务之一。

然而销售硬件的利润较低,2020年Panasonic营收为4.87万亿日元,利润却只有1,443亿日元,净利率仅3%。Panasonic亟欲摆脱如此薄利的情况,正想方设法为公司数字转型。

以往同样在家电领域叱咤风云的Sony、日立等日本同行,都已经找到自己的出路;Sony的营收来源已经以游戏、音乐等娱乐业务为主,日立则构建自己的IoT平台Lumada,为产品找到增值的渠道。

用服务为产品增值,Panasonic传欲收购软件大厂

Blue Yonder成立于1985年,在全球拥有超过40个办事处及5,000名员工,拥有约3,300名客户,包括沃尔玛、星巴克、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其主要产品为供应链管理软件,能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协助企业管理供应链及库存,预测产品需求及交货日期,并对供应链进行查看以提升营收能力。

Panasonic从2018年开始与Blue Yonder有所接触,隔年两者便宣布推出合资公司;2020年Panasonic又以860亿日元购得Blue Yonder 20%的股份,如今传出收购消息或许也不太让人意外。

Panasonic认为,要从利润不高的硬件制造业务中脱身,就必须结合软件为客户创造真正的解决方案。

倘若这起收购顺利完成,也将创下继2011年Panasonic豪掷8,000亿日元将三洋电机及松下电工完成纳入麾下后,最大起收购案。

运用软件为制造业增值已成为众多硬件厂转型的重要方向,通用、西门子等企业都纷纷通过物联网平台为产品创造更多价值;同样为低利润所苦的各大车厂也都开始钻研车载软件及线上更新,效仿特斯拉的运营模式。Panasonic势必也期望收购Blue Yonder能带来类似的成效。

现任Panasonic互联解决方案公司社长樋口泰行曾表示,若想持续增长,Panasonic不能再只是硬件供应商,而必须结合云计算等各个层面,为客户端出真正的解决方案,才有办法从低价厮杀的制造业红海中脱身,并以服务创造持续性的收入。

《日经》指出,2019年供应链软件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预计将以每年10%的幅度持续增长,由于各大制造商纷纷投向数字转型怀抱,对于供应链软件的需求正在攀升。

再加上,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俗称新冠肺炎)打乱了全球的供应链,世界各地工厂纷纷出现“断链”危机,如何妥善管理供应链在疫情下更受到制造商重视,也成为Panasonic加码投资Blue Yonder的推手之一。

只不过,如何管理收购后的公司也是一门难题,1991年Panasonic曾斥资7,800亿日元收购收购环球音乐集团(MCA),结果后续却经营不善,仅仅5年就再次卖给加拿大酒商Se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