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宇宙背后的职场生存学

即使你不是漫威宇宙的粉丝,在多次欣赏《蜘蛛侠》、《X战警》、《钢铁侠》等英雄电影之后,也会发现有一位路人好像常常出现?他就是漫威之父史丹.李(Stan Lee)。在电影中客串是他给老粉丝的彩蛋,叫做“史丹.李在哪里?

可惜的是,李在2018年11月过世了,这不只让漫威粉的观影乐趣从此少掉一个,更让一些人担心:“漫威的未来在哪里?

作家里尔.莱博维茨(Liel Leibovitz)在《漫威宇宙》一书中,拆解漫威英雄故事背后的神话典故,以及创作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也描述了“漫威之父”史丹.李的创作历程,如何与打破既有英雄漫画的成功公式,塑造出以凡人为原型、更贴近读者的英雄漫画。

老板永远保守,拿出成果、其余免谈

不过,《漫威宇宙》更有意思的部分,要戴上工作者的眼镜才能发现。比如说,怀才不遇的人常说,自己能力足够,只是运气不好;或是自己是千里马,可惜伯乐太少。李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漫画,一定是老板给予他非常大的权限和舞台!

然而,李创作的第一个漫威英雄是惊奇四超人,但他的老板马丁.古德曼想要的,其实是漫威版本的《正义联盟》(由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等组成),因为DC漫画的老板说这部作品很赚钱。

李一听完古德曼的想法,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离职”,他不想要复制别人的作品、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最后是老婆劝说:你可以画一个不一样的超级英雄团队,他才忍耐下来,并创作出第一支爆红商品。

漫画订单雪片般飞来,古德曼有因此更相信李,放手随他发挥吗?当然有,但不多。当古德曼要求李创造更多类似于《惊奇四超人》的英雄,李描绘了想象中的新英雄:年轻、贫穷、在社会边缘挣扎(与主角是科学家的《惊奇四超人》截然不同) ,并提出《蜘蛛侠》的点子。古德曼回答:人们厌恶虫子,蜘蛛是给人打死的,不是让人尊敬用的。更不用说,主角才10几岁,没人会想追随年轻人。

所幸,李没有听老板的话。他思考,自己已经出了《惊奇四超人》和《浩克》两部长销产品,就算《蜘蛛侠》滑铁卢,应该也不会被开除。同时,公司已出版了14集,依然不冷不热的《惊奇幻想》即将结束,古德曼对不赚钱的作品向来不感兴趣,只要把《蜘蛛侠》刊登在最后一集,就算不卖,他也绝对不会发现。

《蜘蛛侠》在走红以前,曾是不被看好的一部作品。

结果,这期《惊奇幻想》不只是年度最卖座,还登上了十年最畅销的宝座。数据一公布,古德曼也马上冲进李的办公室:还记得我很喜欢你的蜘蛛侠点子吗?你要不要把它变成系列作品?

职场上没有朋友,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则是李在职场上几乎没有朋友,跟他合作过的艺术家,最后几乎都会翻脸。

美国漫画业的工作流程,是先由作者构想出一篇详细的故事,再交给艺术家来描绘内容。不过,除非你是漫威的死忠粉丝,否则一般人多半只知道史丹.李,说不出这些漫画的绘师是谁。针对这一点,李的回答是,我只是一般工作者,上面有老板,老板只在乎销售,漫画销售不好,英雄只能销毁;想让英雄永存,漫画一定得卖座。

举例来说,史蒂夫.迪特科是最早负责搭建《蜘蛛侠》的艺术家,他设计了蜘蛛服,强化面具上的空洞双眼,让读者能从面罩,看出底下隐藏的痛苦和不安,了解“原本能随手逮捕歹徒,却作壁上观,间接让坏人害死了亲人”的这段经历,对主角造成的影响,也才有“能力愈大,责任愈大”这句名言。

而在搭建蜘蛛侠最大的敌人——绿恶魔,李和迪特科产生分歧。李认为《蜘蛛侠》的主轴是不要再辜负自己所爱的人,所以绿恶魔一定要是熟人,打败自己所爱的人才有戏剧张力,才会卖!但迪特科却希望,绿恶魔是蜘蛛侠和读者都不认识的角色。由于无法说服李,所以他决定在绿恶魔出场前一集提出辞呈。李没有挽留迪特科,他不知道《蜘蛛侠》会继续红下去、或只是暂时的热潮?如果因为艺术家离职而暂停连载,恐怕会错失良机,谁知道过一段时间,《蜘蛛侠》还流行?

搭建了《美国队长》、《惊奇四超人》、《浩克》、《蜘蛛侠》、《X战警》的杰克.科比(Jack Kirby)则是另一个例子。 《银色冲浪手》这一本漫画,从概念、故事到搭建,都是由科比一手操办。不过,李却在这本漫画爆红之后,舍弃了原作者科比的想法,并选了另一位作家代替他作画。想当然,科比很挫败,甚至到死前都怨恨着李。

打造个人品牌,成为公司无法割舍的存在

李是否知道迪特科和科比对角色投入的感情?当然知道,但他更清楚,漫画卖不好,自己得走人,所以该怎么画,当然由自己决定。换句话说,英雄留下,还是同事留下,是一个假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留下来。

当然,漫画不可能总是大卖,所以他很早就开始打造自我品牌:“史丹.李”,从早期在漫画开专栏“史丹的肥皂箱”、中期走进学校,并在演讲之后跟粉丝大聊一个晚上,到后期常出现在漫威电影里,目的都是为了让社会大众认识他这位幕后的“超级英雄”。而有了超级英雄的名望,自然不会随意被漫威舍弃。